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廬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方的山脈。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公尺。鄱陽湖、長江之濱,三面臨水,西連陸地。萬壑千巖,飛瀑流泉,林木蔥蘢,煙雲瀰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淵、秀峰、三疊泉等名勝,西北有牯嶺,為著名避暑勝地,亦為歷史文化名山。相傳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此山,後登仙而去,徒留空廬而得名;一說以廬江得名,故稱。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 [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為蘇東坡傳誦千古的名句,寫盡廬山的雄奇險秀。 △廬阜、匡盧、匡山
狗咬呂洞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不識好人心。呂洞賓,傳說中八仙之一,有一次以包子餵狗,卻反被狗咬。比喻不識好壞,不分好歹的意思。《紅樓夢》第二五回:「彩霞咬著嘴脣,向賈環頭上戳了一指頭,說道:『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賁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著光鮮的來到。語本《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剪燈餘話.卷四.洞天花燭記》:「今文士賁臨,群仙光降,願留珠玉以為洞天之重,不識可乎?」《金瓶梅》第四○回:「十二日寒舍,薄具菲酌,奉屈魚軒,仰冀賁臨,不勝榮幸。」
灌夫罵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灌夫為人剛直,容易借酒使性,而不善阿諛他人,曾於丞相田蚡的酒宴上大罵臨汝侯和程不識洩怒。典出《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後用來表示剛直不屈,不諛權勢。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四齣:「推門看竹,何妨王子乘輿;索酒指瓶,便倣灌夫罵坐。」也作「使酒罵座」、「罵坐灌夫」。
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時勢、形勢。《水滸傳》第四九回:「不想他這兩個不識局面,正中了他的計策。」《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士誠原沒有統一之志,只此局面已自滿足,也要休兵。因遂通款元朝,奉其正朔,封為王爵,各守封疆。」
棒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愚笨。如:「長這麼大了還不識幾個大字,真棒槌!」
天殺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罵人的話。猶言該死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婆子就故意跌跌腳道:『這樣天殺的!不識人,有這樣好標緻娘子,做了媳婦,折殺了你!』」
貪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眷戀。《西遊記》第二七回:「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我怎麼貪戀爵位,不識羞恥,你倒罵得刻毒!」
也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只得如此,算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小生便不往京師去應舉也罷。」《儒林外史》第七回:「如今也罷,我也告一個假,同你回去,喪葬之費數百金,也在我家裡替你應用,這事纔好。」
僅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字不多。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聊齋志異.卷八.醫術》:「相之曰:『子當以術業富。』張曰:『宜何從?』又顧之,曰:『醫可也。』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