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05.04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指南方天氣暑熱,牛極怕熱,所以看到月亮時以為是太陽,於是見月就喘氣,所以有「見月而喘」的說法。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其中含有嘲笑的成分。也可表示不明實際狀況,單憑表面便作出錯誤的判斷。吳,指江淮一帶地方,即中國南方。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篇:「滿分畏風,在晉武帝座,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故事在晉武帝(司馬炎)時,有一個叫滿奮的人,向來都怕吹...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解釋2 2.出處3 3.故事4 4.例句 1.解釋比喻做事不畏艱難,堅韌不拔,有頑強的毅力。 2.出處<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釋義2 譯文3 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然光不學亡術,闇於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財三年,宗族誅夷,哀哉!」 釋義 術,學問。原用以指不知研習經典,並從中獲取經驗與知識,以致行為處事有所偏頗或錯誤。後則泛指人未經學習而沒有學問才幹。 譯文 「不學無術」原作「不學亡術」,「亡」是「無」的通假字。這句成語出自於《漢書....
別出心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新裁,不依舊樣。” 2.語譯 出自個人內心的或與別人不同的設計、構思。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與眾不同 別具一格 相反詞 別無二致 千篇一律 5.例句 這套房子的裝修,設計得別出心裁。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出處2 二、語譯3 三、故事內容4 四、相似相反詞5 五、例句 一、出處 《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二、語譯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三、故事內容   東周春秋時期,有一首流傳於軍中的歌謠,表現了士兵們慷慨從軍;同心對敵的樂觀精神和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這首歌謠分為三節,可以反覆詠唱。其中第一節是這樣的:「誰說沒有衣服?我的...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比喻處事順乎自然,做事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 出處(《莊子.養生主》) 故事梁惠王有位廚子,名叫庖丁,他替梁惠王殺牛的時候,只要用手一觸,輕握著刀,膝一靠,就能聽到皮和骨頭分離的聲音。有一回,梁惠君親眼看到了,不由得讚歎地問:「真妙啊!你是怎麼辦到的?」庖丁就說:「那是因為用刀的道理,我已經明白的很透徹了!我剛開始學殺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就是這整頭牛,不知如何下手。經過了三年,我才有所領...
慎終追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詞、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論語 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2.語譯 重視孝道的用語。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詞、相反詞 相似詞 無念爾祖、報本反使、奉先思孝 相反詞 背恩忘義、大逆不道、數典忘祖 5.例句 先人為我們鋪下基業,顧慎終追遠,不忘本,乃吾人應有之美德。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晉‧陸機《文賦》:“觀古今於須臾(片刻),撫四海於一瞬(瞬間)。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2.語譯 原指按照一定的門類,依照一定的次序安排文章的結構,組織詞句。後指辦事要按照規矩,遵守程式。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循序漸進 相反詞 拔苗助長 5.例句 這裏的工作每天都是按部...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4.例句 1.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室皆已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2.語譯 指人有人形而無人性。 3.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衣冠禽獸 相反詞 秀外惠中 4.例句 別看他對外行事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其實他為人如沐猴而冠,實在下流。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南宋容齋隨筆義理之說無窮》:「用是之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 解釋比喻牽強生硬的解釋。 相似詞牽強附會/生拉硬扯 相反詞引經據典 例句他的說法不過世穿鑿附會,根本不足採信。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