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772 ms
共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劉備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故事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起初隱居不仕,劉備三次親自拜訪,請他出來輔佐。後來諸葛亮同劉備見面,並給劉備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如何奪取天下的戰略和施政方針。劉備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同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的親密起來。而劉備手下的將軍如關羽、張飛等人,卻對此感到不滿。劉備便向他們解釋:「孤之有...
|
葉公好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注釋2 出處2.1 原文2.2 翻譯3 相關語4 例句5 注意 注釋比喻表裡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 出處漢代劉向 《新序‧雜事》 原文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翻譯據說以前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勾畫、鑿刻的,全全屋上上下下都是龍的雕刻,天上的龍聽聞跑下凡來見他,把頭探出窗戶打望,尾巴放在客廳,被葉公發現...
|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戚與共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晉書 王導傳:「導曰:『吾與元規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故事王導說:「我和元規喜樂和哀苦都是共同承受的,荒謬沒有根據的話,應該到了治者這一關就不會在傳下去了。」 解釋喻彼此禍福與共,相互關聯。 詞義 相似詞同甘共苦、唇亡齒寒、輔車相依 相反詞各自為政 例句他們兩家是世交,多少年來休戚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
愛莫能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詩‧大雅‧烝民》:“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2.語譯 雖然深表同情,卻無力幫助。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心有餘而力不足 相反詞 袖手旁觀 置之不理 5.例句 我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對你實在是愛莫能助。
|
八面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元‧馬熙《開窗看雨》 2.語譯形容人世故圓滑,面面俱到,或善於應酬,各方面的關係都能應付。 3.故事內容洞房編藥屋編著荷,八面玲瓏得月多。”老舍《四世同堂》:“不過,作大事的都得八面玲瓏。”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八面圓通 八面見光 八面使風 見風使舵 面面俱到 相反詞老實巴交 5.例句這個人八面玲瓏,待人接物很有一套。
|
如虎添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詞義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韓非子》難勢:「毋為虎傳翼,將飛人邑,擇人而食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添翼。」 詞義勢力增大,像猛虎添了翅膀一般。 用法形容增添某種支援,使實力大增。 相似詞如虎生翼 相反詞虎落平陽 例句以公司的雄厚財力,再加上企業專才的投入,將如虎添翼,商場前途看好。
|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用來形容傲慢自得的人。 出處《戰國策.齊策三》 故事戰國時代,齊國大臣孟嘗君出巡各國,到達楚國時,楚王要送他一張象牙雕塑的床。郢都一個姓登徒的人被派遣護送象牙床,可是他不願意去。因此,他就去找孟嘗君的門客公孫戍說:「我是郢都人登徒氏,現在我當班須護送象牙床。可是象牙床價值千金,只要稍有損傷,就算我賣了妻小都賠不起。先生如能設法阻止此事,願以祖傳的寶劍答謝。」公孫戍毫不考慮就答應了。於是,...
|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比喻做事之前,心中早已有定見。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故事竹子一開始生長,萌芽不過是一寸高,可是節、葉全具備了。從蟬破殼而出、蛇腹下長出橫鱗,一直到像劍拔出鞘一樣長到八丈高,都是只要生長就會有。現今畫竹的人都是先把竹節一節節畫好,再一葉葉的把竹葉添加上去,這樣怎麼會有完整、生動的竹子呢?所以畫竹必定要心中先有一個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筆來凝神細看,當他看到所想要畫的竹子呈現眼前...
|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聽塗說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內容4 例句 解釋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出處《論語.陽貨》 故事內容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
|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相似詞2.2 相反詞3 例句 出處三國˙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猬自枉屈,三顧臣於草盧之中,諮臣以當事之事。 故事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州長社人,爲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