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69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當、恰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禰衡代書,親疏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到自己的志願。《易經.賁卦.象曰》:「白賁无咎,上志也。」《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四民有業,各以志為樂,惟達者為能通之。」
楚弓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王出遊時遺失了弓箭,卻不叫侍從去尋找,因為楚王認為他雖然在楚國丟了弓箭,但仍會由楚國人到,並不算損失。見《孔子家語.卷二.好生》。後以楚弓楚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知、知道。《儒林外史》第一回:「況這件事,原是我照顧你的,不然,老爺如何知你會畫花?」《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人家早替他們當心,所以一有打算出京的樣子,他們早已知,跑不了的。」
千慮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笨者的想法總有可取之處。語本《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後多用為自謙之詞,指自己的一點見解。《南史.卷六九.虞荔傳》:「寄雖疾侵耄及,言無足采,千慮一,請陳愚算。」也作「一」、「一之見」、「一之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事合於正道。《孟子.公孫丑下》:「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尋獲道路。《韓非子.說林》:「乃放老馬而隨之,遂道。」
3.道家指道術修鍊完成。《抱朴子.內篇.明本》:「上士道於三軍,中士道於都市,下士道於山林。」
4.佛家謂證悟、解脫煩惱。南朝陳.文帝〈大通方廣懺文〉:「聞名者離塵,受持者道。」
隴,復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東觀漢記.卷二三.隗囂載傳》:「西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比喻貪求無厭,不知滿足。《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既隴,復望蜀,人之常情,既嘗著滋味,如何還好罷?」
皋魚悲不事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皋魚悲不事親」是[韓詩外傳.卷九]中的一則故事;敘述春秋時代一個名叫皋魚的人,因為不能及時侍奉父母而悲傷致死的故事。據說有一次孔子帶著學生乘車在路上行走,突然聽到一陣哭聲,甚為悲切,孔子說:「快點走!快點走!前面有賢人。」到那兒一看,原來是皋魚,他穿著粗布衣服,帶著佩劍,在路邊哭泣。孔子下車問他說:「你不像是有喪事,為什麼哭這樣悲痛呢?」皋魚說:「我這輩子做了三件大錯事:年輕時一心求學,周遊列國,把父母放在腦後,沒有盡心侍奉他們,這是第一件大錯;理想太高,(看不慣現實政治)因而不去事奉君王,這是第二個大錯;與交情深厚的朋友為小事而絕交,這是第三個大錯。樹想要安靜下來,風卻吹個不停;兒...
先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賽開始不久,因搶攻而先獲分數。如:「他是籃球校隊的靈魂人物,總是帶領團隊先馳點。」
當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個時候非常意。如:「幾年前他當時令,意氣風發。如今人事已非,不禁令人唏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