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26.25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欺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禪師之口,說明佛法本來不能用任何事物來加以比喻,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無實體,只是空,根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合於禪宗的主旨。這些人被自己侷限的想法所蒙蔽,還認為自己繼承了禪宗的正統,並向信徒們傳揚他的思想,更是自己欺騙自己,又欺騙了他人。原文中的「自欺欺人」,就是用來比喻不但欺騙自己,也欺騙他人。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詞義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詞義自我振作,不斷努力求進步,一點也不懈怠。息,停止。 用法形容奮勉不懈。 相似詞夙夜匪懈 / 孜孜矻矻 / 專心致志 / 鍥而不捨 / 力行不怠 相反詞自甘墮落 / 玩歲愒日 / 游手好閒 / 醉生夢死 / 自暴自棄 例句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即使目前困難重重,只要大家能自強不息努力奮發,終有突破難關的一天。
斷章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我何必要迴避他呢?這就像賦詩明志時,可以斷章取義,我只取我所需要的,哪還知道甚麼同宗呢?」盧蒲癸所謂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指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在外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常會截取既有詩篇中一部分的句義來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存《詩經.邶風》中,首章是:「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原詩是刻畫一位待嫁女子決意出嫁的心情。但這當然不是孫叔豹想要表達的意思,他只是借以表示,無論水深水淺,一定要渡過河去。這種「賦詩斷章」的方式,在《左...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五.王文成公用兵》:「凡此皆出奇制勝,所謂兵不厭詐,非小儒所能知也。」
光明磊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過』四個卦,但就是只有這四卦嗎?」朱熹回答:「應該是說凡是好的卦都可稱為大,不好的卦都稱為小,所謂『卦有小大』,就是卦有好有壞,就像人也有分好壞一樣。光明磊落的人就是好人,昏庸詭詐的人就是壞人。」「磊落」即是指坦然寬大的樣子。《晉書.卷一○五.石勒載記下》就有這樣的用法:「大丈夫行事當礌(同『磊』)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礌礌落落」指志向高遠,胸懷坦然。朱熹用「光明磊落」形容心胸坦蕩無私的人。後來「光明磊落」就一直沿用下來,形容心地無私,胸懷坦蕩。
空椅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擾點。(註1) 適用時機 完形治療面從完形治療的觀點而言,當出現接觸干擾的現象時,即可使用空椅法。而所謂接觸干擾即為個人與環境接觸時所發生的干擾現象,可分為內射、融合、投射、回射、折射與簡敏感六種類別,而此些接觸干擾將使得當事人與環境沒辦法或者無充分地接觸,進而使當事人從環境中無法獲取他想取得或者需求的資源,以至於使當事人停頓,或者稱為發生未完成事件。 過程經驗面從過程經驗性的觀點而言,當出現極化事件時,即可使用空椅法。而所謂極化事件可能為優勝者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築堤防。宋.蘇軾〈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今也堤之而廬民甚上,所謂愛尺寸而忘千里也。」
後現代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現代主義 介紹掌握「後現代主義」意義的方式之一是正視其對現代主義的反動。現代主義的精神是熱切的透過理性而理解世界。早期現代主義學者們假定了世界是理性的寓所,期間所謂的真實面,不僅可以完全被人類心智所掌握;而且,存在著一固定的真實體系,人類思想可以竭其所能的加以掌握。現代主義者認為自然及社會科學的成果提供人類確切的真理,真理超越了懷疑,人類對事物的理解正反映了事物的本然面,這種動機就如同科學方法本身,是客觀的、中性的。現代主義的不同事物的思考形成了各式理論(後設敘述,metanarratives),說明了世界與生命的意...
類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藩<失根的蘭花>:「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園裡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 類字所謂類字,即是同一字詞的間隔使用。如:1.《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2.陸游<暮春>:「宴去宴來還過日,花開花落即經春。」 疊句所謂疊句,即是同一語句的連續使用。人在對於事物有熱烈深切的感觸時,往往一再反覆重述。如:1.辛棄疾<羅敷媚>:「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有九種,其第九種即五體投地,為所有禮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後佛教亦沿用此一禮法,並以之表禮敬之最上者。所謂五體,指兩手、兩膝、頭頂等,亦稱五輪。 2.語譯十分佩服 3.故事內容華嚴經隨疏演義鈔》載,凡禮敬三寶時,必須五體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達虔誠。以五體行禮,其義有五,一、行禮者於右膝著地之時,願使眾生得正覺道。二、行禮者於左膝著地之時,願使眾生於外道法不起邪見,悉得安立於正覺道中。三、行禮者於右手著地之時,願如世尊坐於金剛座上,大地震動,呈現瑞相,證入大菩提。四、行禮者於左手著地之時,願使眾生遠離外道,以四攝法攝取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