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70.22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切膚之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膚之痛」的「切」意思是靠近、接近,「切膚」就是極為接近人身,可引申為與自身密切相關。《易經.剝卦》有所謂:「剝床以膚,凶。」其釋辭云:「剝床以膚,切近災也。」此處的「膚」原非指人身肌膚,而是喻指床面,整句話的意思是:大床的床體毀損殆盡,已經剝落到床面了,而床面是最接近人身的,這也代表災害即將迫近。所以當出現剝卦時,便象徵著災害將至,會有凶險。後來「切膚之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與自身密切、能深刻感受到的痛苦,後則用來比喻極為深刻難忘的感受與經驗,如《聊齋志異.卷七.冤獄》:「受萬罪於公門,竟屬切膚之痛。」便是這個意思。今人或誤解「切近」之「切」,為「切割」之「切」義。若作切割解,...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人心的善惡,須經時間的考驗才能得知。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封神演義》第二○回:「臣暗使心腹,探聽真實,方知昌是忠耿之人。正是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也作「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熟能生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練了自然能領悟出竅門。[例]所謂「熟能生巧」,只要肯勤加練習,對於這部機器就能操作自如了。
攀龍附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晉書.卷七一.熊遠列傳》:「時所謂三善者,王法所不加;清論美其賢;漸相登進,仕不輟官,攀龍附鳳,翱翔雲霄。」
出神入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然上習書尚未以度字為式。宣宗1>自沖齡2>習古法帖,宸翰3>妙絕,蓋始學趙孟頫4>而加以遒勁,真所謂精能之至、出神入化者。孝宗亦愛沈度書,宮中妙習焉,嘗求其後官之物色,得其孫世隆,授之中書舍人,故今朝廷制誥,猶用沈體云。 〔注解〕 (1) 宣宗:明宣宗,明第五代帝。姓朱名瞻基,仁宗之長子,在位十年崩。嘗自稱長春真人,年號宣德,諡章帝,廟號宣宗。 (2) 沖齡:幼年。 (3) 宸翰:帝王親筆之字。宸,原為帝王居處,此指帝王。翰,原為羽毛,此指文字、書法。 (4) 趙孟頫:西元1254∼1322,元湖州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官翰林學士承旨。工於書法,尤善行楷,亦善畫山水,兼工人物,為...
如膠似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選.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02.唐.孔穎達〈春秋正義序〉:「所謂子應乎母,以膠投漆,雖欲勿合,其可离乎!」 參考詞語︰以漆投膠注音︰|ˇ ㄑ| ㄊㄡˊ ㄐ|ㄠ漢語拼音︰yǐ qī tóu jiāo釋義︰猶「如膠似漆」。見「如膠似漆」條。 01.宋.劉克莊〈余自戊申春得疾止酒十年戊午秋開戒小飲〉詩二首之一:「暮齡尋舊好,如以漆投膠。」 參考詞語︰似漆如膠注音︰ㄙˋ ㄑ| ㄖㄨˊ ㄐ|ㄠ漢語拼音︰sì qī rú jiāo釋義︰猶「如膠似漆」。見「如膠似漆」條。 01.明.無名氏《桃園結義.第三折》:「看了他形容端正不虛囂,偶然間相會飲香醪,則他那溫恭謙...
精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是學習所需時間的多寡而已﹐如將學生性向視為學習速度的指數﹐對全體學童學習同樣教材的結果而言﹐就沒有所謂成就優劣之分﹐而只有學習快慢之別。特色: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增加成就感。為有效的個別化教學實際﹐助於大部份學生學習成功。 教學過程教師必須把課程分為一些小單元,每個單元包含一些精熟的特定目標。教師需告知學生每個單元的目標及效標為何,若沒有達到最低經熟程度,或雖達到但想增進表現的學生可以重複學習這個單元。當他們準備好時,可以做這單元的複本測驗。精熟學習的三個步驟:選定教學目標→進行全班教學→施以測驗 提出者--Bloo...
標籤論(labeling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理論是從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個體行為的觀點,認為人的行為之所以變得不正常,是因為別人說他不正常所導致。所謂標籤是指為一個人或群體加上一個罪名,把他(們)認定為偏差者。以社會學觀點來看,貝克認為欲解釋偏差行為,要觀察的對象必須包含兩種,一種是犯罪人,另一種是負責逮捕、審判的人,而前一種代表被標籤者,後一種則代表標籤者。換言之,犯罪與否是一種社會反應的過程,當標籤者決定將規則與懲罰加諸於某些行為上時,就是標籤偏差行為的開始,同樣地,如果這個社會對某項行為沒有反應的話,即使這些行為再怪誕,也不會被認為是偏差行為。而以心理學的角度...
舉棋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衛獻公自夷儀使與甯喜言,甯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烏乎!《詩》所謂『我躬不說,皇恤我後者。』甯子可謂不恤其後矣。將可乎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復也。《書》曰:『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詩》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甯子1>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2>,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 〔注解〕 (1) 甯子:甯喜,春秋衛國人,生卒年不詳。甯,音ㄋ|ㄥˋ。 (2) 耦:音ㄡˇ,指下棋的對手。
古典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約反應(CR)的唾液分泌,兩者的關係則被稱做制約反射。這種與食物相關的刺激與所引起的反應的關係便是所謂古典制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先天性的,而聲響之所以能夠引起唾液分泌,源自動物個體的所經歷的經驗。本實驗簡化如下:食物 (US) => 唾液分泌 (UR)食物 (US) + 聲音 (NS) => 唾液分泌 (UR)聲音 (CS) => 唾液分泌 (CR) 約翰•華生的小阿爾伯特約翰•華生認為人類的情緒(如恐懼)也是能夠被制約的。並相信行為的產生,能夠透過由非制約刺激伴隨原來無法產生任何反應的中性刺激,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