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脫胎換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捫蝨新話.上集.卷二.文章有奪胎換骨法》:「文章雖要不蹈襲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奪胎換骨等法,所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02.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呂本中》:「以是知詩有活法,不知研求,徒講究奪胎換骨者,末矣。」 參考詞語︰換骨脫胎注音︰ㄏㄨㄢˋ ㄍㄨˇ ㄊㄨㄛ ㄊㄞ漢語拼音︰huàn gǔ tuō tāi釋義︰即「脫胎換骨」。見「脫胎換骨」條。 01.金.侯善淵〈楊柳枝.丱歲飄蓬住遠山〉詞:「換骨脫胎歸舊路,返童顏。步虛昇入古仙壇。泛雲鸞。」 參考詞語︰抽胎換骨注音︰ㄔㄡ ㄊㄞ ㄏㄨㄢˋ ㄍㄨˇ漢語拼音︰chōu tāi huàn gǔ釋義︰猶「脫胎換骨」。見「脫胎換骨...
禍不單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韓國君昭侯在位第二十五年,國內發生大乾旱,民間缺糧鬧饑荒,但是昭侯卻在這個時候興建一道高大的門。楚大夫屈宜咎得知後,斷言昭侯將出不了這道門。他說:「因為韓國去年才發生秦國攻占宜陽的事情,今年又鬧乾旱、饑荒,這時不僅不憐恤人民的急難,卻只是反而更加奢侈浪費,正所謂福祐不會接連而來,禍害卻會接踵而至。」果然高門一建好,昭侯剛好去世,他竟然真的沒有出過這道門。後來「禍不單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莊子.養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意義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的主要概念提出來,使之與學習者既有的概念(先備知識)相結合,並且藉之引導學習者進入學習狀態,產生所謂有意義的學習。 在教學上的應用雖同屬認知學習理論範疇,但奧蘇貝爾根據意義學習論所發展出來的教學模式,卻與布魯納的啟發教學法大不相同。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所主張的乃是「闡釋型教學」(expositive teaching)方式,建議教師教學時須詳細規畫教材,並且根據對學生經驗能的了解,將教材組織成為有系統的知識,然後條理分明地對學生講解,並予以引導。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建議採三個教學步驟來促進有意義的學習:提供前導組織...
同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布幣而出。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婦婦,所謂順也。」適子南氏。子皙1>怒,既而櫜甲2>以見子南3>,欲殺之而取其妻。子南知之,執戈逐之,及衝4>,擊之以戈。子皙傷而歸,告大夫曰:「我好見之,不知其有異志也,故傷。」 〔注解〕 (1) 子皙:公孫黑,字子皙,春秋時人,生卒年不詳。 (2) 櫜甲:指衣服裡面穿著護身的鎧甲。櫜,音ㄍㄠ,收藏、儲存。 (3) 子南:公孫楚,字子南,春秋時人,生卒年不詳。 (4) 衝:交通要道。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張栻〈寄周子充尚書〉(據《張南軒先生文集.卷一.書》引)1>蓋致知力行,此兩者工夫互相發也。尋常與朋友講論,愚意欲其據所知者而行之。行而思之,庶幾所踐之實,而思慮之開明,不然。貪高慕遠,莫能有之,果何為哉?然有所謂知之至者,則其行自不能已,然須致知力行工夫既到,而後及此,如顏子是也。彼所謂欲罷不能者,知之至而自不能以已也。若學者以想象臆度2>,或一知半解為知道,而日知之則無不能行,是妄而已。曾皙詠歸之語,亦可謂見道體矣。而孟子猶以其行不掩為狂,而況下此者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 (2) 臆度:音|ˋ ㄉㄨㄛˋ ,主觀的揣測。〔參考資料〕 宋.嚴...
無所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續資治通鑑.卷一四八.宋紀一四八.孝宗淳熙八年》:「史浩進讀〈正心篇〉,論黃帝無為天下治,帝曰:『所謂無為者,豈宴安無所事事之謂乎!』」
絕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顧此買燈毫髮之失,豈能上累日月之明,而陛下翻然改命,曾不移刻,則所謂智出天下,而聽於至愚,威加四海,而屈於匹夫。臣今知陛下可以為堯舜,可與為湯武,可與富民而措刑,可與強兵而伏戎虜矣。有君如此,其忍負之。 〔注解〕 (1) 改過不吝:有過就改,絕不猶豫。見「改過不吝」。 (2) 從善如流:聽從好的意見,就像流水般的自然順暢。比喻樂於接受別人好的意見。見「從善如流」。 (3) 勉強:盡力而為。
一舉兩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吾故揚言欲攻西安,今方自憂治城具,而吾攻臨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復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且西安城堅,精兵二萬人,攻之,未可卒下,卒必多死傷。正使得其城,張藍引兵突,臨淄更彊,勒兵憑城,觀人虛實。吾深入重地,後無轉輸,旬日之間,不戰而困,諸君不見是爾。」遂擊臨淄,至日中,破之。張藍聞臨淄破,果將其眾亡。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史稿.卷二九一.劉師恕列傳》:「爾等不能端本澂源,躬先表率,而望秉鐸司教之官,家喻戶曉,易俗移風,所謂逐末而忘其本也。」 參考詞語︰移風革俗注音︰|ˊ ㄈㄥ ㄍㄜˊ ㄙㄨˊ漢語拼音︰yí fēng gé sú釋義︰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功冠前王,德侔往聖。移風革俗,天保載定。」 02.唐.白居易〈策林四.禁厚葬〉:「故威行於下,則壞法犯貴之風移矣;禮適其中,則破產傷生之俗革矣。移風革俗,其在茲乎!」 參考詞語︰移風改俗注音︰|ˊ ㄈㄥ ㄍㄞˇ ㄙㄨˊ漢語拼音︰yí fēng gǎi sú釋義︰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