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意孤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謝絕一切請託,按照己意獨立處理公事。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趙禹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有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後多用作貶義詞,指某人不接受勸告,固執己見,獨斷獨行。清.袁枚《隋園詩話》卷三:「蓋一意孤行之士,細行不矜,孔子所謂『觀過知仁』,正此類也。」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應分路揚鑣3>。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鏤自雕。」巒曰:「露枝霜條,故多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俄為從事中郎。 〔注解〕 (1) 洛陽: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地勢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建都平城,孝文帝時遷都洛陽。 (2) 豐沛:沛縣豐邑,位於今江蘇省西北,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後人因此稱帝王的故鄉為「豐沛」。 (3) 揚鑣:揚起馬銜,比喻驅馬前進。鑣,馬口中所含的鐵環。鑣,音ㄅ|ㄠ。〔參考資料〕另可參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贈送。《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
一鼓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呂祖謙《呂東萊先生文集.卷二○.雜說》:「大抵人之為學,須是一鼓作氣,才有間斷,便非學矣,所謂再而衰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損害、阻礙。如:「妨害」、「妨礙」。《左傳.隱公三年》:「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唐.韓愈〈落齒〉詩:「叉牙妨食物,顛倒怯漱水。」
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制凶威。若能因變立功,轉禍為福,並誓河、岳,永紆青紫;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眾一臨,刑茲罔赦,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勉求多福,無貽後悔。賞罰之科,有如白水。
旁敲側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聊齋志異.卷一二.新鄭訟》清.但明倫.評事有難於驟明1>者,有得其端倪2>而不能以口舌爭者,非旁敲側擊,用借賓定主之法,則真無皂白3>矣。所謂實心為政者,無論事之大小,皆得與民公此是非也。 〔注解〕 (1) 驟明:突然明白。 (2) 端倪:頭緒。 (3) 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皂,黑色。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設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設問,是指作者將想要傳達的情意,不以普通敘述的手法,而改用詢問的口氣表現,使文章激起波瀾,讓讀者格外注意。(註一)目錄1 種類1.1 提問1.2 激問1.3 懸問2 參考資料3 關鍵字 種類 提問凡是提醒下文而問,便叫提問,數於自問自答的設問。(註二)如:1.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天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2.梁啟超<學問之趣味>:「問我忙什麼?忙的是我的趣味。」3.白居易<琵琶行並序>:「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激問凡是激發本意而問,叫做激問,屬於問而不答的設問,...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唇亡齒寒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義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6 資料來源 出處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左傳僖五年:「晉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之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故事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後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