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攪、阻。如:「阻撓」。《左傳.成公十三年》:「離散我兄弟,撓亂我同盟。」《莊子.駢拇》:「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
趨炎附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附勢趨權注音︰ㄈㄨˋ ㄕˋ ㄑㄩ ㄑㄩㄢˊ漢語拼音︰fù shì qū quán釋義︰猶「趨炎附勢」。見「趨炎附勢」條。 01.宋.尹洙〈隨州聞劉易入終南山〉詩:「附勢趨權徒,生歌死哭何匆匆。」  參考詞語︰趨炎附灶注音︰ㄑㄩ |ㄢˊ ㄈㄨˋ ㄗㄠˋ漢語拼音︰qū yán fù zào釋義︰義同「趨炎附勢」。見「趨炎附勢」條。 01.宋.張商英《宗禪辯》:「余嘗論之,讀儒書者則若趨炎附灶而速富貴。」  參考詞語︰趨炎附熱注音︰ㄑㄩ |ㄢˊ ㄈㄨˋ ㄖㄜˋ漢語拼音︰qū yán fù rè釋義︰猶「趨炎附勢」。見「趨炎附勢」條。 01.《宋史.卷二九九.李垂列傳》:「焉能趨炎...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班1>。抱暑者咸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 〔注解〕 (1) 班:排列。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載:在中國漢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時時侵邊境,一直是朝廷最為擔憂的強大外患。西漢武帝時,匈奴派人到漢朝來議和,朝中大臣王恢因為曾多次在邊境為官,深知匈奴的反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變動,盜賊充斥。郭伋上任後,信賞必罰,懲奸除惡,盜賊便從此消散,地方逐漸歸於平靜。後來匈奴又不斷地亂漁陽邊境,郭伋整軍待戰,以致於匈奴不敢來犯,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由於他在此地的政績極佳,潁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將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潁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便用「駱驛不絕」來形容各地區的盜賊來降時,人與車馬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的樣子。另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於滿夷谷。逢侯便率...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底下卻私心亂法的,要立即予以彈劾。相信從此以後,百姓只要依法納稅,就可以足不進官府,眼不見那些苛的小吏了。每天安居樂業,悠閒地生活,這不就是理想的社會嗎?范景文文中就用到了「陽奉陰違」。
入不敷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夠支出。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清朱彝尊的《竹垞詩話.卷下.臣士下.倪嘉慶》中,在明朝崇禎年間,邊患紛,流賊頻仍,戰事紛起十餘年。加上北方大旱,百姓無以為生,當然也就無力納稅,國家的支出多於收入,歲額缺至二百三十餘萬,國庫漸漸空虛。倪嘉慶是管理賦稅的長才,他針對財政空虛的問題,對崇禎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無奈不被接受,後竟導致明亡。朱彝尊認為,如果當時崇禎皇帝能夠採納倪嘉慶的建言,也許明朝就能延緩滅亡的命運,實在是非常可惜。後來「入不敷出」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收入不夠支出。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食,雒陽以東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將軍開東方諸倉振貸窮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為酪;酪不可食,重為煩。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置養澹官以稟之,吏盜其稟,飢死者什七八。莽恥為政所致,乃下詔曰:「予遭陽九之阸1>,百六之會2>,枯旱霜蝗3>,饑饉荐臻4>,蠻夷猾夏5>,寇賊姦軌6>,百姓流離。予甚悼之,害氣將究矣。」歲為此言,以至於亡。 〔注解〕 (1) 陽九之阸:災難、困厄的時運。阸,音ㄜˋ,同「厄」。見「陽九之阸」。 (2) 百六之會:厄運。見「百六之會」。 (3) 霜蝗:霜害和蝗災。 (4) 饑饉荐臻:指連年災荒。荐臻,連續不斷。 (5) 猾夏:侵華夏。猾,音ㄏㄨㄚˊ。 (6) ...
食髓知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得一次骨髓,便知曉其美味。比喻人得到一次好處後便貪得無厭。如:「自從他上次得到好處,便食髓知味,不斷的騷我們。」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宋代羅大經撰寫的《鶴林玉露》記載,王安石年少時,狂傲自滿,以為無人能及。他曾經帶著名片登門求見理學家周敦頤,結果一連三次都被拒絕在門外。王安石因此滿懷怨恨,不再上門求見。作者羅大經認為,周敦頤想挫王安石的銳氣,沒有什麼不對,但一連拒絕三次是過分了些。假使王安石能跟隨周敦頤學習,矯正偏頗的觀念,就不會有煩苛民的新法產生。「不可一世」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來指人驕橫自大,目空一切,以為他人無與倫比。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