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公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由於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有的出身貧寒,有的為富家子弟,男女亦有差異,種族之間也不相同,如果僅僅給予個人相同數量的對待,在實質上是不夠的,所以當今的公平一詞,已經超越「等量對待」的概念,在教育上亦是如此。 分類目前對於教育公平的闡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把教育公平分為水平公平、垂直公平、代際公平三種。水平公平指對於相同的人給予相同的對待;垂直公平指對於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對...
|
增強論(reinforcement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正強化的方法包括獎金、對成績的認可、表揚、改善工作條件和人際關係、提升、安排擔任挑戰性的工作、給予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等。負強化的方法包括批評、處分、降級等,有時不給予獎勵或少給獎勵也是一種負強化。開始,斯金納也只將強化理論用於訓練動物,如訓練軍犬和馬戲團的動物。以後,斯金納又將強化理論進一步發展,並用於人的學習上,發明瞭斯金納的程式教學法和教學機。他強調在學習中應遵循小步子和及時反饋的原則,將大問題分成許多小問題,循序漸進;他還將編好的教學程式...
|
施教因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書.卷一九》,後來「因材施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說明教育者必須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而給予不同的教導。
|
不理不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理會、不給予關懷。[例]他孤芳自賞,對於周遭的人事,一向不理不睬,人緣極差。
|
反省性思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省性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的觀念來自Dewey,他將之定義為:「對任何理念或知識形成的背景給予積極、堅持和小心的考慮。」所謂「積極」是指老師願意極力去尋找教室中產生問題的訊息和解決的方法;「堅持」是指對困難議題深入思考的承諾,即使是令人不愉快或疲倦的事;「小心」是指老師非常在意促進自己的教室表現,為班上兒童謀求最大利益。至於「理念和知識形成」則表示反省性老師對所有的教育理論與實作都保持健康的懷疑,對各種可能得嘗試帶著開放和批判的心胸,認清其價值加以調適以符合班級的需要,並不時修正其決定和判斷...
|
練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的訊息必須經常練習,直到它在長期記憶中確立為止。 練習方式1.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 對新學得的訊息給予密集練習,直到完全學會為止,這種方式稱為集中練習。如果每天練習一點,但練習的期間拉得比較長,這種方式就稱為分散練習。集中練習比較好呢?還是分散練習?集中練習會使人在學習之初很快有收穫。但是對大部分的學習而言,分散練習較有助於保留,即使每次都只用短暫的時間。這在事實的學習方面特別明顯。例如,在考試的前一個晚上死K許多事實性的訊息,也許可以讓你考試及格,但是這些訊息可能並未穩固融入你的長期記憶。分散練習可以大大提升所有訊息...
|
權力、權威與正當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onal authority)其正當性立基於人們信服於合理的法律與規則,且權力的行使亦是基於客觀所給予的權限,則權力範圍不因人而異,且不可傳與其後代。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
|
組織承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承諾(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指個體對於特定組織的一種情感上的忠誠,並盡心盡力投入於工作的態度與表現。 依據《韋氏國際辭典》對於承諾的解釋有下列意義:1.執行某種行動或政策的義務或諾言,或給予某種政策或某人的支持;2.負有義務的:理智上的確信或情感的結合;3.人生哲學:一個人行為過程中所投入之決定性的道德選擇。組織承諾:梅爾(J.O.Meyer)和史坦萊(D.J. Stanley)等人將組織承諾分為三種類型:1.情感性承諾(affective commitment);成員對組織情緒依附獲認...
|
傅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個領域。傅科認為權力要產生效果必須有權力關係後才算。且權力無所不在,在教育情境中,教師就是利用權力給予學生壓力以促進其學習,但使用不當還是有負面影響。 自我的技藝為一種道德修為傅科晚期提出了「自我的技藝」、「生存美學」,對於現今的道德教育提供另一種可行採用的途徑。傅科所認定的道德修為方式有別於西方傳統的Aristotle和Kant的模式,只有一些些重疊之處。這些道德修為的方法就像規訓權力,所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普通,並無任何新奇之處,但仍有參考的地方。計有:(1)聆聽;(2)說真話;(3)閱讀;(4)書寫;(5)坦率;(6...
|
馬太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樣被應用在教育心理學當中,在教育中,學齡前即具備識字能力的孩童,可能在進入學校教育後,倚靠其家庭所給予的學齡前教育優勢,在閱讀理解以及認知上遙遙領先其他初步踏入閱讀領域的學童,優勢長久累積下來同樣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馬太效應英文關鍵字:Matthew effect 參考文獻註1: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三版。巨流。 P.117註2:吳逸驊。圖解社會學。易博士。 P.17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