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曇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476~542)雁門(治所在今的山西省代縣)人,為南北朝弘揚淨土的高僧。早年出家,研修四論和關於佛性的學說,後因病,故希求長生,而到江南拜訪陶弘景,得仙經,歸途中遇到菩提流支,受觀《無量壽經》,決心專修淨土。並得到廣大信徒的歸依。魏主尊他為「神巒」,敕居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時常到介山之陰集眾念佛。曇鸞的淨土思想,強調依佛本願力。著有《往生論注》、《略論安樂淨土義》、《贊阿彌陀佛偈》等行世。也作「曇巒」。
藩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南北朝時的州刺史。《文選.沈約.齊故安陸王碑文》:「並求入奉靈櫬,藩司抑而不許。」
超類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4) 董督:監督、管理。 (5) 荊州:地名。漢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處長江中游,三國至南北朝時代是政治、軍事的重地。轄地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6) 馬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人,生卒年不詳。西涼太守馬騰之子。漢末為偏將軍,領騰部曲。進軍至潼關與曹操戰,敗奔漢中,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遂請降。將兵到城下,璋即稽首,累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漦鄉侯。卒謚威。 (7)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與魏長期爭戰,後...
劉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420~479)南北朝時,南朝宋由劉裕開國,故稱為「劉宋」,以別於由趙匡胤所建立的趙宋。
王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字子淵,生卒年不詳,西漢蜀人。宣帝時,被徵入朝,上聖主得賢臣頌,遂為諫議大夫。所作有〈九懷〉、〈甘泉宮頌〉、〈洞簫賦〉、〈金馬碧雞文〉等。(2)(西元513?~576?)字子淵,南北朝琅琊(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人。歷仕梁及北周,文學與庾信齊名。
吞聲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
索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時,北朝人編髮為辮,狀似繩索,南朝人嗤之為「索虜」。也稱為「索頭」、「索頭虜」。
行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佛的儀式。始於南北朝,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唐以後則為持香爐繞行道場或街市。至明清時則指官吏上任或遇朔望時,入廟焚香叩拜的儀式。《喻世明言.卷一九.楊謙之客舫遇俠僧》:「本縣雖與宣尉司表裡,衙門常規,長官行香後,先去看望他,他纔答禮,彼此酒禮往來。」
北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李延壽撰,一百卷。為二十四史之一,記載南北朝時代北朝的歷史。
佻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薄。《新唐書.卷一六五.鄭珣瑜傳》:「『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勝質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辭。』又言:『文人多佻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