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54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這些事,就會存有機心。一有機心,就難以純淨。心神一複雜,離道的境界就遠了。你以為我不知道槔這種器具?我是覺得用這種機械來做事,實在羞恥!」子貢聽到老丈這麼說,覺得很慚愧。後來他的學生問起這件事,子貢說:「一個人若是去追求功利機巧,就會忘掉他受於自然的本心。」莊子所使用的「功利機巧」說法,可能就是後來「投機取巧」的典源。
肝腦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國策.燕策一》中記載了張儀為秦國破除合縱而行連橫之計,向燕王遊說道:「大王現在最親信的是趙國。但是趙國可信?代王是趙王的姊夫,但是趙王為了兼併代國,於是設計邀請代王在句注要塞相見。事先暗中命令工匠製作了一枝尾柄很長的金斗,囑咐廚師趁酒酣樂,要上熱羹的時候反持金斗,擊殺代王。結果代王在宴會上慘死,腦漿濺得一地都是。代王的妻子,也就是趙王的姊姊,聽到了這個消息後也自殺了。這件事天下皆知,大王一定也不會陌生。……」後來「肝腦塗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腦塗地」演變而出,說明死狀極慘。後來用以比喻人盡忠竭力,不惜犧牲生命之意。
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為國家的榮光。”公主說:“那為什麼不教他去應舉?”岐王說:“聽說您已經囑託,解頭不是要給那個張九皋?”公主笑道:“那是因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給張九皋。”隨即回頭對王維說:“你要取解頭的話,我當全力薦你。”就這樣,又改薦王維,王維做了解頭,一舉登第。這個故事未必完全屬實,或者純屬傳構,但從中可知王維少年時代便成為引人注目的名人。王維中狀元,卻是事實,據考證,乃開元九年(721年)狀元,時年21歲。王維開元九年春天中狀元後,即解褐為太樂丞,開始了仕宦生涯。但他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法參軍。當年...
冤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冤屈。多指無辜被誣或無故受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周章道路,要候執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老殘遊記》第三回:「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難道沒有冤枉?」
車載斗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吳書》記載,三國時,吳王孫權派趙咨出使魏國。魏文帝曹丕輕視吳國,對咨非常傲慢,問說:「吳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他也懂得看書?」「我可以出兵征討吳國?」「吳國怕我們魏國?」趙咨不卑不亢地回答,使曹丕非常欣賞,便問趙咨說:「吳國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多少?」趙咨答道:「聰明出眾的人,有八九十個;像我這樣的人,可以用車來裝,拿斗來量,多得數不清!」趙咨用「車載斗量」來形容吳國人才濟濟,不足為奇。後來「車載斗量」被用以形容數量很多,不可勝數。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放龍入海,養虎遺患,養癰遺患反義:杜絕後患,除惡務盡,斬草除根辨似: 形音辨誤 同 「縱虎歸山」及「養虎遺患」都有留下敵人,導致後患的意思。異 「縱虎歸山」側重於把敵人放走;「養虎遺患」側重於縱容敵人。 縱虎歸山 養虎遺患 辨似例句 ○ ㄨ 我們好不容易捉到這些人,你卻將他們釋放,這不是~? ㄨ ○ 每個國民都要協助揭發罪犯,絕不能姑息養奸,~。
安然無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故事:有一次趙威后接見齊王派來的使者,還沒有將國書拆開,趙威后就問齊國使者道︰「齊國今年的收成好?百姓們都好?齊王也好?」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奉大王的命令出使貴國,威后您卻先問收成和百姓,然後才問大王好不好,豈非尊卑顛倒了?」趙威后就回答說︰「你說的不對。如果沒有好的收成,那百姓怎麼能過好日子?如果沒有百姓,哪裡來的國君?難道你要我捨本問末?」此處《戰國策》原文就用了「無恙」,可見「無恙」一語通行甚早。後來演變成「安然無恙」這個成語,用來表示平安沒有疾病、禍患等事故。
三申五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王看了以後,雖然覺得孫武寫得不錯,但仍有點不信任,便問孫武:「你的兵法我都看過了,可以試試指揮軍隊?」孫武說:「當然可以。」吳王存心要給孫武出難題,又問:「那用婦女來試驗也可以?」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了宮中的嬪妃宮女,一共一百八十名,讓孫武指揮她們。孫武先將她們分成兩隊,命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嬪妃做隊長,讓她們每個人都手持長戟,然後發布命令,要她們依令而行。女兵們都說:「明白了。」孫武又抬出鈇鉞等刑具,設定刑罰,並再三向她們申戒,一定要澈底服從軍令。但是當孫武擊鼓發出號令,女兵們卻大笑起來,完全沒有依令行動。孫武就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這是將官的過失。」於是孫武再將剛才的命令詳細解...
蘇格拉底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學生:是惡行。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學生:是善行。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