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37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這種倫理觀並非求之於經書的釋義,而是求之於歷史的表現。 經過因此,宋神宗(註4.)即位後,任用王石(註5.)為相,實施變法。王石首先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作為新法的審議機構,然後逐步實施新法。他所實施的新法,以農村政策而言,有青苗法、募役法;商業政策有均輸法、市易法;兵制改革有保甲法、保馬法。此外還有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以及官制改革、倉法、學校制度等。青苗法是以政府的資金低利貸給農民。當時,大土地所有制已盛行,小農民在青黃不接或有不時之需...
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生活定,且樂於其所從事的工作。《西遊記》第二八回:「前栽榆柳,後種松柟,桃李棗梅,無所不備,逍遙自在,樂業居不題。」也作「居樂業」。
老懷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頓老人,關懷少年。語本《論語.公冶長》:「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形容使人民生活定。南朝梁.陸倕〈石闕銘〉:「老懷少,伐罪吊民,農不遷業,市無易賈,八方入計,四隩奉圖。」
全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置於道路中的島狀實體物,對車輛行人之交通,具有維護全、規律行進路線等作用。也稱為「公路島」。
營犒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犒賞營在外的兵馬。媽祖及千里眼、順風耳、進香旗入廟座之後,其他法器如代天巡狩令、令旗、五營旗、大印等,置在奉天宮附近之民宅,象徵營駐紮,兵將自備糧草,有作客與護駕之意。 在駐駕典禮進行的同時,由五營執事人員備妥五牲與水果,排法師進行營犒軍的儀式,依東、南、西、北、中的順序,以五色營旗召請五營兵將駐紮並接受犒賞,兵將同飲一杯酒,平均分配食物與兵器,約莫半小時後結束。 隔天下午4點,二度犒賞五營兵將,告知即將起駕。儀式完畢後,食物提供信徒用餐。晚上8點收營,將代天巡狩令、令旗、五營旗、大印請入廟內,9點至10點誦起馬經,11點起駕。
物阜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產富饒,人民康。《孤本元明雜劇.八仙過海.頭折》:「如今塵世雍熙,聖人在位,風調雨順,物阜民。」《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蒞任半年,治得那一府物阜民,詞清訟簡。」也作「物阜民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招降撫。《資治通鑑.卷二五九.唐紀七十五.昭宗景福元年》:「故大軍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吾今饒汝性命,汝肯招姜維否?」也作「招撫」。
2.收買。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兀的那小妮子,眼見得受了招了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慰勞撫。《詩經.大雅.烝民》:「以慰其心」句下漢.鄭玄.箋:「故述其美,以慰其心。」
身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身立足的地方。《三國演義》第四○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諸位先生,我看此處斷非身之地,今日他雖回去,諒來未必甘心。」
鴆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沉溺逸樂無疑是飲毒酒自殺,自取滅亡。《元史.卷一八六.張楨傳》:「凡土木之勞,聲色之好,燕鴆毒之戒,皆宜痛撤勇改。」也作「宴鴆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