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32604 收藏人次:6287481
1.平穩、全、舒適的狀況或環境。如:「居思危」、「轉危為」、「苟且偷」。《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
2.非他命的簡稱。如:「吸」、「毒」。
3.量詞。培的簡稱。參見「培」條。
4.姓。如漢代有成。
1.平靜、恬適。如:「寧」、「坐立不」。《漢書.卷六四下.嚴傳》:「心既和平,其性恬。」
2.穩定的、靜止的。如:「生活穩」。唐.楊烱〈渾天賦〉:「故知天常而不動,地極深而不測。」
1.使穩定。如:「除暴良」、「民」。
2.裝置、設置。如:「電燈」、「門窗」。
3.加上。如:「罪名」。
4.存、懷、居。如:「你的是什麼心?」
5.習慣、熟悉。《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舟車之始見也,三世然後之。」
豈、怎麼。用於文言文。如:「能如此?」《左傳.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能保大?」
1.何處、那裡。用於文言文。如:「而今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曰:『沛公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2.如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則吾將仰?」
乃、於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國自化矣。」
隨遇而     
瀏覽人次:26014 收藏人次:534942
於所處的環境。《三俠五義》第六七回:「出家人隨遇而,並無菴觀寺院,隨方居住。」《七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接物待人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行雲流水。」也作「隨寓而」。
思危     
瀏覽人次:21718 收藏人次:871764
處於樂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困難。《左傳.襄公十一年》:「居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明史.卷一九二.鄭本公傳》:「陛下居思危,當遠群小,節燕遊,以防一朝之患。」也作「居慮危」、「處思危」。
惴惴不     
瀏覽人次:21551 收藏人次:4477267
因恐懼耽憂而心神不定。《隋唐演義》第七二回:「中宗在均州聞之,心中惴惴不,仰天而祝。」
既來之,則     
瀏覽人次:19561 收藏人次:0
本指撫遠方來的人,使其居樂業。語出《論語.季氏》:「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之。」後指既然已經來了,就且下心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末云)『既來之,則之。』請書房內說話。」
步當車     
瀏覽人次:19269 收藏人次:969313
1.慢慢的走,當作乘車。語本《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形容不著急、不慌忙。如:「他做事總是不疾不徐,連走路都是步當車,逍遙的很!」也作「緩步代車」、「緩步當車」。
2.比喻貧節儉。如:「他生活困苦,但仍能步當車,令人佩服。」
生於憂患,死於     
瀏覽人次:18769 收藏人次:122765
人在憂患中能發憤圖強而得以生存,處於順境易沉湎於樂而招致滅亡。《孟子.告子下》:「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樂也。」宋.陸九淵〈與蘇宰書〉:「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於憂患而死於樂。」
貧樂道     
瀏覽人次:18687 收藏人次:1575239
以信守道義為樂,而能於貧困的處境。《後漢書.卷二六.韋彪傳》:「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劉兆傳》:「貧樂道,潛心著述,不出門庭數十年。」也作「樂道貧」、「貧守道」。
理得     
瀏覽人次:15941 收藏人次:1214407
行事合情合理,心中則坦然無憾。《東歐女豪傑》第三回:「原來我們只求自己心理得,那外界的苦樂原是不足計較。」
    
瀏覽人次:15634 收藏人次:643958
1.平靜。如:「詳仙逝」。
2.形容人舉止從容不迫。《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見其顏色端麗,舉止詳,心竊異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