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13 ms
共 3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連禍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結兵連,豈得中休?」
02.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六.唐武宗》:「德裕苟且以成一時之功,曾不恤禍結兵連之無日。習之難化,豈在河朔哉?」 參考詞語︰兵連眾結注音︰ㄅ|ㄥ ㄌ|ㄢˊ ㄓㄨㄥˋ ㄐ|ㄝˊ漢語拼音︰bīng lián zhòng jié釋義︰猶「兵連禍結」。見「兵連禍結」條。
01.《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陶謙》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悔往者之迷謬,思奉教於今日,然兵連眾結,鋒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欲止而不敢散也。」
|
土崩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亂而政不脩,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何謂瓦解?吳2>、楚3>、齊4>、趙5>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有大治也,誠能...
|
歡欣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據《蘇軾文集.卷四八》引)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有田者不敢望以為飽,有財者不敢望以為富,惴惴焉恐死之無所。然皆聞見所熟,以為當然,不知天下復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釋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1>之中。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2>,愈3>於千金,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注解〕
(1) 陷阱:指禍害、災難。
(2) 簞瓢之饋:指微少的贈予。簞瓢,音ㄉㄢ ㄆ|ㄠˊ。簞,竹製的盛飯器具。瓢,由葫蘆做成的舀水器。饋,音ㄎㄨㄟˋ。
(3) 愈:勝過。
|
體貼入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體物入微注音︰ㄊ|ˇ ㄨˋ ㄖㄨˋ ㄨㄟˊ漢語拼音︰tǐ wù rù wéi釋義︰猶「體貼入微」。見「體貼入微」條。
01.清.方南堂《輟鍛錄》:「詩人體物入微,真能筆通造化。」 參考詞語︰體恤入微注音︰ㄊ|ˇ ㄒㄩˋ ㄖㄨˋ ㄨㄟˊ漢語拼音︰tǐ xù rù wéi釋義︰猶「體貼入微」。見「體貼入微」條。
01.清.劉坤一〈致張月卿書〉:「昨接舍弟來信,具陳憲臺禮遇過厚,體恤入微,並蒙辱收門牆,五中莫名感奮。」 參考詞語︰體貼入妙注音︰ㄊ|ˇ ㄊ|ㄝ ㄖㄨˋ ㄇ|ㄠˋ漢語拼音︰tǐ tiē rù miào釋義︰猶「體貼入微」。見「體貼入微」條。
01.清.昭槤《嘯亭續錄.卷四...
|
根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基礎。《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恪新秉國政,而內無其主,不念撫恤上下以立根基。」也作「根腳」。
|
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慮。同「恤」。《新唐書.卷九十六.杜如晦傳》:「人不卹無官,患才不副。」
|
專橫跋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斷橫行,蠻不講理。如:「民主時代,權勢再大的人,都不得專橫跋扈。」也作「專恣跋扈」。
|
田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對農業用地所課徵的稅捐。課徵標準以種植小麥、稻穀或雜糧的收成量為準。民國七十六年起已停徵此項賦稅。[例]田賦的停止徵收,是一種體恤農民的措施。
|
蘇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樞密韓太尉書〉;23歲舉直言極諫科時,因其〈御試制科策〉中指斥仁宗歌舞飲酒,優遊無度,不問朝政,不恤民情,以出言不遜被列為下等,授商州(今陝西商縣)軍事推官;神宗即位,反對青苗法,認為地方官吏從中漁利,因而上書建議,得罪王安石,出為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推官。元豐元年(1078)蘇軾因為作詩譏諷時政獲罪,幾至於死,轍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被貶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監鹽酒稅。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人士當權,廢新法,召蘇轍入京為司諫,時年48。紹聖元年(1094),新黨又得勢,於是蘇轍屢遭貶...
|
塗炭生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參考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