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音樂性向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性向測驗(music aptitude)音樂性向測驗是指,測量個人音樂的知覺與聽覺的潛在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對各種樂器的音感辨別、旋律感的比較。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西修,在1919年編製了音樂才能測驗,1939年又將該測驗修訂,是用對象包括國民小學四年級以上至成人。測驗內容包含:(1)音調辨別;(2)音量辨別;(3)節奏辨別;(4)音長辨別;(5)音質辨別;(6)音調記憶等,測驗時要受測者聽一系列配對的音調之後,辨別他們之間的差異。該測驗施測時間大約一小時,有建立國民小學四年級以上至成人的百分位數常模。經研究發現,此測驗的...
學習過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輸入加工和程序性過程」,亦即表明在認知活動(學習事件與教學事件共同作用)中,輸入加工主要由感覺、知覺和編碼組成;在長時記憶庫中,發生著認知過程與認知結構的互動;編碼的信息與從長時記憶庫中提取的信息經過整合之後,構成了行為績效輸出。梅里爾對加涅的學習條件核心觀念加以拓展,從認知學派的觀點進行詮釋,提出了8條教學基本原理(cardinal principles of instrucation)。有不同的習得績效(learnedperformance)或教學結果。為了有效地促進特定類型的習得績效,必須有不同的教學條件。同樣...
麻痺不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麻木等的一種疾患。一般分成風寒濕痺和熱痺。風痺常導致關節疼痛;濕痺不只關節疼痛,嚴重的還會麻木失去知覺;熱痺會導致關節疼痛灼熱紅腫。所以「麻木不仁」本是種失去知覺的病狀,後來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
錯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的知覺經驗與外在刺激的物理特徵不一致的現象。如兩個相同大小的圓,第一個圓旁邊圍繞一圈較小的圓,第二個圓旁邊圍繞一圈較大的圓,這時第一個圓看起來會比第二個圓大。
統整教育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化語言及行為應該協助學生發展人際及人間的溝通策略。教師必須用語言及行為表現支持、關懷。5.選擇與知覺的控制在教室中,宜提供機會給學生作選擇。教師必須主動地鼓勵學生作決定,提出不同觀點,並且作自我評價。6.複雜而挑戰性的認知活動學生必須有機會運用「合理的-直線式的」(rational-linear)及「空間的-完形的」(spatial-gestalt)的處理方式。課業的設計應該具有複雜性、多樣性及挑戰性。7.直覺與統整學校必須教授多重感官性的,多科際性的,以及統整的課業。教師宜鼓勵學生運用幻想、想像以及視覺官能來學習。...
先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較常人先覺悟的人。《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文選.成公綏.嘯賦》:「愍流俗之未悟,獨超然而先覺。」也作「先醒」。
精神分裂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人格分裂」﹐這個病和癲癇﹑多發性硬化症一樣都是腦機能有障礙。精神分裂症屬重性精神病,病患在思考、知覺、情緒及行為各方面出現了嚴重障礙,很少會不經治療而自動痊癒。一般來說,世界上不論各種族,發生此病的比率約為百分之一,男女比例亦無不同,而發病的年齡大多在青春期至成年期(18-25歲),很少有小孩子就得到此症。雖然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真正原因,目前尚無定論,但近幾年來,經由多模式的合併治療,精神分裂症已不是精神上絕症,只要不諱疾忌醫,積極治療,康復的機會是很大的! 症狀思維障礙精神分裂症的思維障礙大概分為以下幾種,思維速度障...
腦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亡,腦部就不能付出訊息,身體也就無法正常運作,例如:呼吸、心跳、血壓控制等,可能也會引起永久性失去知覺甚至喪失功能。(註1) 延腦延腦又稱生命中樞,是對生命非常重要的器官,任何的因素毀損延腦,都可能會造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延腦連接腦與脊隨,許多的感覺與運動神經都會通過腦幹到其他部位,或傳入脊隨,並且所有的傳導路徑都會經由此處。延腦的神經合是許多反射中樞的所在,包含呼吸中樞、血管收縮中樞還有重要的心動中樞。(註2) 間腦間腦在大腦與中腦的中間,又可分為上下視丘及視丘。視丘是對於感覺訊息接收的交替替中樞,對於溫度、痛覺、觸...
人工智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機器運作中,賦予如人類感覺、學習、思考等能力。如在電腦設計中,讓電腦本身具有知覺、記憶、想像、辨識、判斷、推理等能力,即為具人工智慧的電腦。
懷特(Weiner)的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論的摘要(1) 假設-尋求瞭解是行為的主要動機;歸納是對結果之複雜的資訊來源;透過對先前結果導因的知覺,未來的行為有部分已被決定。(2) 動機-預期、自尊、從事成就性活動之傾向,接受到歸因結果的影響。(3) 歸因歷程-先界定結果為成功或失敗,在確認出導因結果的性質、特定的歸因,以及歸因的向度,皆對後續情緒與期望有所影響。(4) 動機的要素-主要歸因:能力、努力、作業難度、心情或健康、運氣、他人;向度;制握控制、穩定性、可控制性。(5) 複雜技能之教學設計-為減除習得的無助感,發展方案,將失敗歸因由缺乏能力扭轉為缺乏努力...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