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1.52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悶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無形的打擊。如:「他聽到祖父去世的消息,彷彿一記悶棍打來,頓時失去知覺。」
教學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alue complex)技能領域中的行為目標 Elizbeth Simpson(辛普森)提出:知覺作用(Perception)心向作用(Set)引導反應(Imitating)機械反應(Mechanism)複雜反應(Complex-Response)技能調適(Skill Modification)創作表現(Creative) 參考來源
內團體與外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身處其中則感覺如同圈外人一般。註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以某些特質來區分內、外團體性質,此屬於典型的知覺判斷思維模式,但往往也因強調內團體成員的優越,故在判斷內外團體成員時容易出現雙重標準。 內、外團體之於中國社會中國人的社會中較沒有具體的團體與組織界線,一般中國人的家被視為公的關係,中國人的家的團體利益遠比社區或國家的集體利益來得更重要,因為家團體的公共利益、道德與意義對中國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斷再製落實的生活經驗,至於其他團體則是一個相當模糊的生活經驗,也無法掌握團體運作、歸屬和認同的感覺。所以中國人往往將家庭運作...
緊接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件事接著另一件事連續發生。如:「我只聽見『砰』的一聲,緊接著眼前一片漆黑,整個人就失去了知覺。」《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一時茶罷,緊接著端上菜來,四碟兩碗,無非豆腐麵筋青菜之類。」
和整體;又譯「完形」,即形式或圖形。他認為心理現象的最基本特徵是在意識經驗中所顯現的結構性和完整性。知覺並不是感覺相加的總和;思維也不是觀念簡單的連結;理解乃是已知事件舊結構的豁然改組,或新結構的豁然形成。格式塔學派認為,人類和高等動物的學習,根本不是對個別刺激作個別的反應,而是對整個情境作有組織的反應過程。學習並不是依靠漸進的「嘗試與錯誤」而是由於突然的「頓悟」的結果。所以格式塔的學習論又稱「頓悟說」。一九一七年,苛勒通過對類人猿的一系列實驗後,發表《人猿的智力》(the mentality of Apes)一書,初次...
多元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文字、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2.邏輯數理能力:數字運算、邏輯推理的能力。3.視覺空間能力:空間知覺、感官協調的能力。4.體能智力:身體協調、運動的能力。5.音樂智力:音樂欣賞、掌控韻律及節奏的能力。6.人際智力:與人互動、協調、合作的能力。7.個人內在智力:自我瞭解、掌控、規劃的能力。8.自然觀察能力:對自然界觀察、探索的能力。9.生命智力:瞭解生命、探索生命真諦的能力。迦納─多元智能論的意義:1.多元文化、全人教育、課程統整:近代教育思潮以多元文化的全人教育為主,注重整體的發展。2.真實評量:現今教育主張知識是活...
先知先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知覺智慧比一般人敏銳的人。語本《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後指人感覺敏銳,事先知覺。如:「我還沒開口,他已經先知先覺了。」也作「先覺先知」。
甲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註1) 瓢蟲有著很厲害避的的本領。當天敵或是外界刺激牠們時,牠們會發生一種叫做神經休克的現象,像失去知覺一樣的動也不動,而當危險過後,牠們又會清醒過來,繼續活動。(註1) 吉丁蟲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外型十分艷麗,幼蟲大多啃食植物的莖幹,對植物造成不少傷害。在一般山上常能發現牠們的蹤跡。 獨角仙獨角仙身體強健,雄蟲尚有一隻壯碩的角,是與其他雄性爭鬥的有力武器(但牠們一班不喜歡爭鬥),所以叫做獨角仙。幼蟲生長在土中。吃腐朽的動植物為生。成蟲則嚼食葉片或吸食樹汁,白天都躲在土中,夜間才出來活動。(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甲...
榮格(C._Ju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型」(archetype),是一種遺傳傾向,為人類普遍共有、不分地域與文化共同象徵的特定方式、知覺及行動,是存在於集體潛意識的證據,並可藉由跨文化神話、傳說、信仰及文化習俗中展現。各種原型會在夢、幻覺、幻想、神經症中無意識地表現。對人類生活特別重要的原型包括以下:1.自性(Self):即為心、性、或本性,人心靈的中心。2.人格面具(persona):人格中對外公開呈現並願與他人分享之部分,亦為在他人眼中表現、能與社會和公 眾期許相符之形象。3.陰影(Shadow):潛意識中與自我(ego)相反的性格。個體恐懼、憎恨...
裝聾作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不聞不問,假裝不知道。《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那先生一來見他不像個讀書之人,二來見他老官兒也不像認真要兒讀書的,三來又貪著些小利,總然有些知覺,也裝聾作啞,只當不知,不去拘管他。」《醒世姻緣傳》第七三回:「人勢眾大,只好裝聾作啞,你敢向那一個說話?」也作「裝聾裝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