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迪卡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主要思想3 知識論4 教育觀5 資料來源 前言十七世紀是科學與哲學展翅高飛的開端,人們對於世界的關心,逐漸由神學的停滯轉向了科學的起步,因此知識的構成需要建立出一套,有著普遍必然性的規律系統,而笛卡兒正是突破傳統與現代哲學思想的分水嶺。 主要思想一、 無一處不疑:「懷疑」是一種找出真理的手段,為了找出絕不動搖的信念。二、 我思故我在:尋求、建立知識確定性的基礎,是人類特有且卓越於其他動物的心靈活動,展現上帝賦予人類的「理性之光」(light of reason)。三、 理性比感官可靠:由數學、幾何立論,知...
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已成規律的條文。《魏書.卷八二.常景傳》:「案如經禮,事無成文;即之愚見,謂不應服。」
壹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190),字敬伯,西漢沛縣人。與蕭何共同輔佐高祖定天下,封平陽侯。繼蕭何為相,一遵蕭何所制定的規律,故後世有「蕭規曹隨」之語。卒諡懿侯。 (6) 種族:族誅。種,音ㄓㄨㄥˇ,家屬親人。族,誅殺遠近親族。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一.高帝紀上》
開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吃飯。《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賈氏三兄弟直睡到十二點鐘,棧房裡要開飯了,小廝才把他三個喚起。」
2.擺設飯餚,準備吃飯。《官話指南.卷三.使令通話》:「『那麼現在你就開飯罷。』『是。』」《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當時開飯出來吃過,兩人又一同出去。」
3.吃飯的時間。《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等到走至棧中,正值開飯,師徒四個商量,吃完了飯,同去買書。」
結構行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一方面是事物得以完成的媒介,表現在結構面為宰製,但不是控制,是社會互動中,主體或群體間自主與依賴的規律化關係。(三)行動的概念行動是持續性的歷程,行動網舞會造成意料外的結果,而意料外的結果可能會變成下一次行動未覺知的條件。(四)主體的概念行動指主體的活動,不能脫離主體而說明,因為行動並非移動,它代表主體對客觀世界的介入與干預。為了將主體與行動作連結,我們必須跟隨結構主義將主體去中心化的腳步,重新考究主體的概念。紀登斯認為人皆有「認識力」與「能動力」。「認識力」指主體對自己、他人與社會環境所覺知與了解;「能動力」指主體具...
有機線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術上指徒手繪出的自由線條,以自由曲線為主。特色是不拘泥於任何規律的束縛,可隨創作者的意念自由發揮。
巧絕天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巧奪天工」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郭璞《葬書.外篇》目力之巧,工力之具1>,趨全避闕,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2>,玄通陰陽,巧奪3>造化4>。 〔注解〕 (1) 具:才能。 (2) 觸類而長:理解此一事物的規律,進而增長對其他同類事理的認知。見「觸類而長」。 (3) 奪:勝過、壓倒。 (3) 造化:指化育萬物的大自然。
觸類而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繫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理解此一事物的規律,進而增長對其他同類事理的認知。唐.權德輿〈李栖筠文集序〉:「言公事上奏,則切劘端正,觸類而長,皆文約旨明,昭昭然足以激衰薄而申矩度。」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五.神仙鍊服雲母祕訣序》:「如無消石亦得校難爛,每斤五茄即取二斤地榆,觸類而長。」
擬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聲韻學上對一個已不使用的語言中,一個字的音讀,按照語音系統及音變規律,進行擬測的方法,稱為「擬音」。
工業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取代過往的人力和獸力,製造出大量的產品,因而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使得生活需要的物資不再受制於大自然的規律,而更富有。在這過程中,工業快速且大量的發展,然而,農業則逐漸萎縮、凋零,工業革命同時也大量將原從事農業生產者轉變為工廠內的勞工,進而改變原有的社會勞動組織系統,使得一個新的社會組織方式出現。自此開始,大部分的人不再依賴大自然來生活,而是靠著在工廠或公司內部的工作,遵循其內部的分工和規則,每天出門工作一定時數之後回家,來換取固定薪資,再以獲得的薪資購買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相關工業產品,因此工業化的生產使得物質資源大量增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