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向作用(Reaction_form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北市:雙葉書局。楊淳斐(2000)。一般常見的自我防衛機制。2009年7月24日,取自:台灣心理諮諮商網-心理教學園地教學網http://www.heart.net.tw/mind/defense.shtml
安分守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袁文《瓮牖閑評.卷八》真宗欲幸孔子廟,謂于前一日先往廟中省視饌具,因其事務,以備明日顧問,其用意政相類也。大抵姦人作事皆然,自以為一己之能,萬一人主見喜,則超躐奮迅,何事不可為?彼安分守己、恬1>于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倖2>乎? 〔注解〕 (1) 恬:淡漠。 (2) 僥倖:意外成功或免於不幸。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目張膽」原作「瞋目張膽」。據《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張耳和陳餘都是戰國魏人。陳涉(即陳勝,秦陽城人)與吳廣起兵反秦時,張、陳二人一起投入陳涉旗下,並得到陳涉的重用。陳中這個地方的父老一致認為陳涉英勇反抗秦朝、光復楚地,功勞很大,希望立他為楚王。陳涉於是問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
另眼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給太后,做為公主的侍女。公主對她「另眼看待」,要她作貼身丫環,幫忙梳妝,張氏卻每天愁眉深鎖。在公主問下,張氏才說出自己的身世遭遇。這裡的「另眼看待」也是表示看重的意思。後代通行的用法為「另眼相看」,亦作「另眼看待」、「另眼相待」,被用來形容以特別的眼光或態度相待,以示重視或歧視。
土法煉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以原始、老舊的方法做事。如:「現在查資料可借助學術網路系統,像他這種一張張翻閱目錄卡土法煉鋼的方式,早就落伍了!」
自陳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ley)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編製的,採用經驗效標法,主要用於人格鑒定、心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心理咨等心理學、醫學領域。中科院心理學所,會同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45個合作單位,對1萬多個對象進行了實驗,在1989年也正式推出明尼蘇達多相(MMPI)的中國版。十六種人格因素測試(16PF)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是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人格及能力測試研究所的卡特爾教授編製的,是個體人格特征最普遍使用的工具之一,廣泛應用於各類人員。艾森克人格問卷(EPQ)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
芻蕘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辨析7 來源 釋義芻:餵牲口的草,割草。蕘:柴,打柴。  本句成語之意為:割草打柴人的話。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於芻蕘。] 用法原用以指山野百姓的見解,後也用做自己意見的謙詞。 例句明。馮夢龍、清。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六回:[芻蕘之言,聖人擇焉。主公新立,正宜捐棄小忿,廣納忠言。] 同義野人獻曝 辨析蕘,不要讀成ㄧㄠˊ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冰消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崩潰、分裂或失敗、離散。隋.煬帝〈手詔勞楊素〉:「公以深謀,出其不意;霧廓雲除,冰消瓦解;長驅北道,直趣巢窟。」《老殘遊記二編》第九回:「陰間案件,不比陽世,先生一到,案情早已冰消瓦解,故無庸。」也作「瓦解冰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問、請問。如:「叩安」、「執經叩問」。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其他許可證明,當個體出現自發性地出現適當行為時,給予該物作為正增強物。行為主義學派的許多技巧,被咨治療界廣泛使用、效果也不錯,幾個常用技術包括:  1、強化(reinforcement)  在建立新的行為時,“強化”是一般人常用的,尤其是用連續的“即時強化”(immediate reinforcement)、接著用“間隔強化”(interval reinforcement),對於行為的快速建立效糶不錯。強化除了前面所舉的兩個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的方式,包括一般的“固定比率強化”(f1xcd ratio reinforc...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