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5.66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顧傾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了越的求和。伍子胥屢次進諫,夫差卻聽信太宰嚭(ㄆㄧˇ)的讒言,賜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惑,使得眾叛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戎得以入侵。驪姬與褒姒都是極為妖媚美麗的女子,但卻又是極為不祥,招來「傾城傾國」的禍害。而越王句越,忍辱負重,生聚教訓,發動大軍,圍困夫差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國果然傾覆,句踐終於復興越國。後來「傾國傾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豔,可以帶來禍害。其實此一語義,早在《詩經》中就已經見到。《詩經.大雅.瞻卬》有「哲婦傾城」這樣的句子,...
蜚流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童的通稱。〔參考資料〕 《禮記.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親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自看到。《紅樓夢》第一六回:「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老殘遊記》第三回:「親眼見有個藍布包袱棄在路旁,無人敢拾。」
應權通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省:本指以三事省察自己。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此指再三反省。 (2) 荷任:擔負重任。荷,音ㄏㄜˋ。 (3) 忝:音ㄊ|ㄢˇ,辱。自謙自己才能不足以勝任的意思。 (4) 寮:通「僚」,官吏。 (5) 梟:音ㄒ|ㄠ,斬除、消滅。 (6) 寧靖:安定。
緩衝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方式,一種形象,而不是單單的規定,例如在組織當中,往往會掩飾錯誤的曝光,以避免其他成員對組織產生的不信任亦或是行成仿效等不良的影響,然而在經營一個管理形象的時候,對於此種事件,將採用公佈錯誤,並分析錯誤的方式來指導成員,此舉可避免未來事件曝光的更大影響,也能讓成員明白事物的錯誤與組織的要求。 關鍵字中文:緩衝策略英文: Strategy for Buffering the Dilemma 參考書目註1 房孝如(2008)組織的緩衝策略-穩定與改變兩難之間(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註2 wayne k h...
狐藉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狐假虎威」之典源,提供參考。 #《尹文子》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九四.人事部.詭詐》引)虎1>求百獸食之,得狐2>。狐曰:「子無食我也,天帝令我長百獸3>,今子食我,是逆4>天帝命也。子以我言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不走5>乎?」虎以為然,故遂與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之畏己而走,以為畏狐也。 〔注解〕 (1) 虎:一種形似貓而體形碩大的動物,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 (2) 狐:一種形似犬的動物,較犬而小,體瘦,面部較長。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長,毛多為赤黃色。性聰明敏感,喜食野鼠、鳥類、家禽等。 ...
如椽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人王珣夢見有人給他如椽的大筆,醒來以為有大手筆事,不久皇帝駕崩,哀冊、諡議等皆由王珣草擬。典出《晉書.卷六五.王導傳》。後比喻重要文告或稱頌他人筆力雄健,文章優美。宋.張鎡〈誠齋再韻見遺走筆復和並邀尤檢正京右司觀花〉詩:「戈揮就借如椽筆,不信湖邊日易沉。」
低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時,乃與天通。攜持琬玉,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誰過於子,雖遭斥逐,不忍子疏。謂予不信,請質詩書。」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2>稱謝,燒車與船,延3>之上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新唐書.卷二○八.宦者列傳下.韓全誨》。 (2) 上手:舉手。 (3) 延:邀請。〔參考資料〕 《新唐書.卷二○八.宦者列傳下.韓全誨》三年正月,茂貞請遣使諭全忠軍,詔崔構挾中人郭遵誨往,既行,又命宮人寵顏馳見全忠,諭密旨,乃以蔣玄暉入衛。二日,茂貞獨見,至日旰,全誨、彥弘恨甚,逮食,不能捉匕,自見勢去,計無所用,垂頭喪氣。帝召韓偓見東橫門,執手涕泗,帝曰:「今先去四大惡,餘以次誅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位於門旁的圭形小洞。《南史.卷四.齊高帝本紀》:「(王)敬則自窐中以(蒼梧王)首見帝,帝猶不信,乃於牆上投進其首。」
過橋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壬曰:「太師謂我風人劾平章,可共坐邪?」徹里帖木兒笑曰:「吾固未嘗信此語也。」有壬曰:「宜平章之不信也,設有壬果風人言平章,則言之必中矣,豈止如此而已。」眾皆笑而罷。翌日,崇天門宣詔,特令有壬為班首以折辱之。有壬懼及禍,勉從之。治書侍御史普化1>誚2>有壬3>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有壬以為大恥,遂移疾不出。 〔注解〕 (1) 普化:元朝治書侍御史,生卒年不詳。 (2) 誚:音ㄑ|ㄠˋ,責備、責怪。 (3) 有壬:即許有壬。元朝人,生卒年不詳。官至參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