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懊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意而沮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摺疊。晉.左思〈嬌女〉詩:「上下絃柱際,文史輒卷襞。」唐.王勃〈銅雀妓〉詩二首之一:「錦衾不復襞,羅衣誰再縫。」
連篇累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史.卷七七.李諤列傳》
帩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束髮的頭巾。漢.無名氏〈陌上桑〉詩:「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晉書.卷二七.五行志上》:「孝武太元中,人不復著帩頭。」也稱為「幧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約起誓。《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將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請君無勤。」《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大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去不復返。《左傳.莊公四年》:「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
流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犯罪而放逐到偏遠地方。《北史.卷九五.蠻列傳》:「誕時年數歲,流竄大陽蠻中,遂習其俗。」《大宋宣和遺事.貞集》:「見流竄者,更不復敘。」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趙策三》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於是平原君1>欲封魯仲連2>,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3>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4>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注解〕 (1)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魯仲連:又稱魯連,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曾遊於趙,為趙國解除危難,常替人排解紛爭而不接受報酬。今人或稱替人調解糾紛者為魯...
絲連藕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藕斷絲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藕是一種常見可食的植物,它是蓮的根狀莖,橫生在水底的泥土中,肥大有節,中空有孔。因為切開來中間有細絲相連,常被用來比喻兩者表面斷絕關係,實際上卻仍有牽連。唐代詩人孟郊的〈去婦〉詩中,描寫棄婦內心的惆悵與哀怨。前四句:「君心匣中鏡,一破不復全。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意思是說:夫君的心有如鏡子,破了就難以復原;而自己的心有如藕絲,藕雖然斷了,但絲仍相連。詩裡用「匣鏡」與「藕絲」作對比,表示郎心如鐵及自己的不捨。後來「藕斷絲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沒有完全斷絕關係。
破琴絕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琴斷弦。表示無知音,不在鼓琴。《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