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宿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即卷施草。因拔心不死,故稱為「宿莽」。《爾雅.釋草》:「卷施草,拔心不死。」宋.邢昺.疏:「卷施草,一名宿莽。」
2.隔年的草。《楚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漢.王逸.注:「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
客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其他地方挖來的泥土。《漢書.卷一○.成帝紀》:「客土疏惡,終不可成。」唐.李白〈樹中草〉詩:「客土植危根,逢春猶不死。」
一隙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琁室,築為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1>而視其心,不適2>也。孔子3>聞之曰:「其竅4>通,則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注解〕 (1) 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詳。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
下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間。唐.白居易〈曲江醉後贈諸親故〉詩:「中天或有長生藥,下界應無不死人。」
冷眼傍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眼旁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徐夤,字昭夢,福建莆田人,生卒年不詳,晚唐進士,亦是福建史上的第一個狀元,後入仕梁。因梁太祖不滿其〈人生幾何賦〉中「三皇五帝,不死何歸」句,要求徐夤改寫,徐夤不從,於是太祖削去其官職。東歸後,閩王禮聘徐夤成為幕僚,官祕書省正字。後還鄉隱居。在〈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詩中,徐夤看到友人因為直言敢諫,反而遭到君王罷黜,心生感觸地寫道:「若是冷靜地在旁觀看,就會覺得這幫阿諛小人的行為很可笑;可是要有人竭忠盡慮地直言進諫,反倒會受誣陷和冤枉。」表達了他對政治黑暗的不滿憤慨。後來「冷眼旁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來形容用冷靜的眼光在旁觀察,後亦用來形容漠...
曲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屈服畏縮,不能勇往直前。《戰國策.齊策一》:「戰而不死,曲撓而誅。」《晉書.卷四十五.劉毅傳》:「言議切宜,無所曲撓,為朝野之所式瞻。」
夷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箕踞以坐待。《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偶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偶然而成。宋.韓琦《卷二○.別錄》:「某平生仗孤忠以進,每遇大事,即以死自處,幸而不死,事皆偶成,實天扶持之,非某所能也。」
臥雪吞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蘇武出使匈奴,遭匈奴的扣留逼降,蘇武不受威脅,被囚於大窖中,飲食俱斷,只能將雪和氈毛一起吞嚥,得以數日不死的故事。見《漢書.卷五四.蘇建傳》。
飛蛾投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拏住楊景焦贊兩個,正是飛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裡。」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九齣:「下官約董吳二兄同奏權奸,正是累卵擊石,犯之必碎,飛蛾投火,觸之必焦。」也作「飛蛾赴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