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芸芸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世間所有的人。[例]芸芸眾生均有生存的權利,不容隨便被侵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呈獻、進獻。[例]薦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春秋時期,晉國的晉獻公非常講究吃喝玩樂,常常因此而忘了處理國家大事。有一次,晉獻公為了更方便自己的受,決定建造一座九層高台。建這個高台必須要耗費大量的錢財,需要大批的勞力,在當時對國家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晉獻公知道大臣們一定會來勸阻,於是預先下了一道命令,說﹕「我已經決定了,如果誰敢來勸阻我,格殺勿論﹗」大家聽了都很害怕,沒有人敢勸戒了。有一位名叫荀息的大臣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去求見。晉獻公想一定是來勸阻的人,就叫衛士們準備好弓箭,待荀息一開口就射死他。可是,荀息拜見了晉獻公後,一句也沒說起關於建高台的事,只是對晉...
奄奄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奄奄一息」原作「氣息奄奄」,出自晉.李密〈陳情表〉。晉武帝想召李密入宮做事,但從小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年事已高,希望能親自照顧祖母安天年,於是寫了這篇〈陳情表〉向武帝表明心意。「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說祖母已九十六歲,生命已將到盡頭,僅留下最後一口氣,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可能。希望能多陪陪祖母,等她過世後再出來為皇帝效命。「奄奄」是微弱的樣子,常與「氣息」連用,表示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斷氣之意,後世還有「奄奄殘息」、「奄奄餘息」、「殘息奄奄」等詞。明代以後,則以「奄奄一息」最常見用。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饉之災。」 02.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八》:「仁恤斯民,庶幾克天心,風雨調順,年穀豐稔。」 參考詞語︰雨順風調注音︰ㄩˇ ㄕㄨㄣˋ ㄈㄥ ㄊ|ㄠˊ漢語拼音︰yǔ shùn fēng tiáo釋義︰即「風調雨順」。見「風調雨順」條。 01.五代十國前蜀.杜光庭〈晉公太白狼星醮詞〉:「弓弢戢偃,雨順風調,百穀有年,五兵永息不任。」 02.《西遊記.第三七回》:「悔過前非,重興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 參考詞語︰風調雨節注音︰ㄈㄥ ㄊ|ㄠˊ ㄩˇ ㄐ|ㄝˊ漢語拼音︰fēng tiáo yǔ jié釋義︰即「風調雨順」。見「風調雨順...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了許多的戰功,拜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公元四四年,馬援已經五十八歲了,有人勸他應該退休,好好在家安天年,不要再奔波沙場。但是馬援拒絕了,並且很豪邁地說:「現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與世無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世人毫無爭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與人無患,與世無爭。」《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既然人家同我不對,我亦樂得與世無爭,回家用。」也作「與世靡爭」。
犧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神用的牲畜。《禮記.月令》:「命祀山林川澤,犧牲毋用牝。」《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
弊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的,仍然非常珍視。參見「家有敝帚,之千金」條。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後來原文中的「聚精會神」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集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