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決、完成。《左傳.文公十七年》:「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一五首之八十七:「故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
如循一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羽、王思政、慕容紹宗、吳明徹為例,認為他們都是威名遠播,建立了當代無人可比的功績,但晚年都因憑恃功,誇耀自己的才能,進而輕敵所致。這四位歷史名人的敗亡,十分相像,行跡如同出自同一個車轍。典源又見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三.奸鬼為人禍》。表述春秋晉景公以及隋文帝之子,患有重疾,他們在醫生診斷前,都做了惡夢,夢見奸鬼進入他們體內藥力不能達到的地方,導致名醫無法救治。奸鬼害人的方法,也是非常相似。其中也用到「如出一轍」一語。「如出一轍」就是用來比喻前後所發生的事情非常相似;亦用於比喻兩者非常相像,幾乎沒有差別。
激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激勵奮發。《孔子家語.卷五.困誓》:「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憤厲志之始,於是乎在。」《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賴宗廟之靈,及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尚書令尹勳等激憤建策,內外協同,漏刻之間,桀逆梟夷。」
2.形容情緒激動。《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李嚴》:「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3.激動氣憤。如:「抗議民眾群情激憤。」
威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景仰的聲譽與名望。[例]白將軍功彪炳,威望無人可及。
唐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帝嚳次子,初封於陶,又封於唐,故有天下之號為陶唐氏。其號曰堯,史稱為「唐堯」。在位百年,有德政,後讓位於舜。也稱為「放」。
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民。《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艱。」唐.白居易〈初加朝散大夫又轉上柱國〉詩:「柱國成私自問,有何功德及生人?」
誓海盟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誓山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海誓山盟」典源作「河盟山誓」。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後,對有功的軍臣加官賜爵、分封土地,《史記》裡列表敘述分封情形,並記載在賜封時,漢高祖誓言:「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只要國家安定,眾功臣之爵必定永傳子孫。「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即是假使黃河乾涸,窄如衣帶;泰山崩壞,小如礪石(磨刀石)。你們的官爵才會變動。這是漢高祖向眾功臣許下的諾言,保證他們現在受封的爵位土地會世代相傳,絕不撤銷。所以唐代的司馬貞寫劉邦:「起沛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就是描述這段以黃河、泰山為喻的誓言。後來「海誓山盟」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將「河...
監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兩代在國子監讀書或取得進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具有此資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樣應鄉試。取得資格的方法有兩種:一、廕監,即由祖先的勞資歷,按規定的制度取得。二、例監,即用捐納的方式取得。
殊塗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方法雖不同,所得的效果卻相同。參見「同歸殊途」條。《抱朴子.外篇.任命》:「或運思於立言,或銘乎國器,殊塗同歸,其致一焉。」
來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來歸附、來投誠。《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序》:「薰風潛暢,頌聲遐舉,越裳重譯,萬里來歸。」唐.韓愈〈圩者王承福傳〉:「天寶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棄之來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