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96 ms
共 4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席卷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征服、統一天下。《文選.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
丈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英武有志節的男子。《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演義》第三回:「吾堂堂丈夫,安肯為汝子乎!」
|
靈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奇的光輝,指朝廷的恩澤。《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德澤滿天下,靈光施四海。」《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暉景燭燿,靈光徹天。」
|
人心所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心所嚮往、擁護的。《舊唐書.卷六四.高祖二十二子傳.隱太子建成傳》:「而秦王勛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清史稿.卷二五.宣統本紀》:「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也作「人心所歸」。
|
無補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濟於事」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劉摯〈論分析助役〉(據《宋文鑑.卷五七》引)若夫馮京、王珪同列預政,皆依違自固,不扶顛危。雖心悟其非而無所捄正,己之進退又媕婀而不決,皆非所謂輔臣之體。臣四海之內,孤立獨進,陛下過聽,任以風憲。嘗切思之,近歲臺諫官1>疊以言事罷免2>,豈其言皆無補於事歟?豈皆願為訐激險直之語,以自為名而絜去歟?嘗以謂欲言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漸道之,不可以隄防激鬥而發其怒。不惟難攻亦為患滋大。 〔注解〕
(1) 臺諫官:專司諫諍之職的官吏。
(2) 罷免:罷黜、免官。
|
一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介為芥之假借,指小草。一介比喻微小的東西。《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引申為一人,一個。有卑微、謙虛之意。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歎鯫生孤身一介,騎瘦馬空囊四海,可又早十謁朱門九不開。」《儒林外史》第一回:「卻是起動頭翁,上覆縣主老爺,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不敢求見。」
|
孳孳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有無。於是每個人民都安定下來,天下也太平了。」皋陶聽了就說:「唷!你說的好,我會向你學習,照著做。」在原文中,「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不懈」就含有「不倦」的意味,所以「孜孜不倦」這一完整詞形,到《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向朗》中首次出現。另外《書經.君陳》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理王城東郊的成周,勉勵他遵循周公教化人民的方法,勤勉不怠,不可貪圖逸樂而荒廢政事,原文中...
|
統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為維持國家的生存與發展,運用國權,以支配領土和國民的行為,稱為「統治」。《書經.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句下漢.孔安國.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為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以獎帝室。」
|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芸觀之書,群玉懸金之記,魯宮藏篆,沒冢遺編,無不日覽萬言,暗識三篋,博學吞九流之要。處盈若虛,雄辯敵四海之鋒。 〔注解〕
(1) 司馬:職官名。郡佐之屬。隋唐節度使之下皆置行軍司馬之官,為佐吏之屬,具參謀性質。又每州置州司馬一人,多以貶斥之官員任之,徒具虛銜無實際職掌。
(2) 張公:張希元,唐洛州司馬,中山人,生卒年不詳。
(3) 族高辰象:指出身望族。辰象,天象、星象。
|
不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審慎明察。三國魏.嵇康〈養生論〉:「世人不察,惟五穀是見。」《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