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戒慎不再犯錯。《清史稿.卷一三一.兵志二》:「同治中興以後,疆臣列帥,懲前毖後,漸改練勇防之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惆悵、悲苦。如:「淒涼」。南朝梁.江淹〈別賦〉:「曾楹而空揜,撫錦幕而虛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軍營。《管子.輕重乙》:「請以令發師置屯籍農。」《文選.張衡.西京賦》:「衛尉入屯,警夜晝。」
以身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史.卷二五一.方岳貢列傳》:「欲天下治平,在擇守令;察守令賢否,在監司;察監司賢否,在方;察方賢否,在總憲。總憲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試法?」
感激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激得涕淚俱下。形容非常感謝的樣子。《官場現形記》第三回:「聽見胡捕說出護院的一番美意,真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那一種感激涕零的樣子,畫也畫不出。」《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康太守見制憲如此將他倚重,自然是感激涕零。」也作「感激涕泗」、「感激流涕」。
開門揖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載,三國之時,孫策率軍渡江,平定了江東之地,後來在一次戰役中,不慎中箭,傷重不治,臨死之前,他將軍國大事全部交付其弟孫權。孫權因為兄長死去之事,非常地難過,忙於治喪之事,而忽略了軍國大事。長史張昭看到了這種情形,就勸他說︰「當今世間戰亂頻仍,像豺狼般的亂賊滿道,雖然你為了去世的兄長治喪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這樣的非常時刻,你仍只顧遵守禮制,不管國家大事,就好像把門打開,請盜賊進到家中,必然會招來禍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孫權聽從了張昭的建議,便脫掉喪服,換上軍裝,前往視軍隊。後來「開門揖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不見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三.堯冢靈台》:「禹會諸侯于江南,計功而崩,其陵在會稽。惟堯之狩不見經傳。而此其國都之地,則此陵為堯陵無疑也。」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謀遠慮」條。 01.《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引漢.仲長統《仲長子昌言》:「又況婦人之愚,而望其遵正路,謙虛節儉,深圖遠慮,為國家校計者乎?」 02.《三國志.卷四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郤正》:「是以賢人君子,深圖遠慮,畏彼咎戾,超然高舉。」 參考詞語︰深謀遠略注音︰ㄕㄣ ㄇㄡˊ ㄩㄢˇ ㄌㄩㄝˋ漢語拼音︰shēn móu yuǎn lüè釋義︰猶「深謀遠慮」。見「深謀遠慮」條。 01.《晉書.卷五九.趙王倫列傳》:「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競榮利,無深謀遠略。」 02.明.無名氏《吳起敵秦.第二折》:「賢士,小官在公子前,舉薦賢士文武英才,深謀遠略。」 參考詞語︰深謀...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翼而飛」原作「無翼而飛」。據《管子.戒》記載,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有年春天打算去東海邊出遊,再轉往南邊。消息傳出後,有人便說:「桓公這次出遊,有如古代賢王出。」桓公聽了十分不解,便請教大臣管仲這話是什麼意思。管仲說:「古代賢王春天出是為了體恤民情,視察農事是否順利,這關乎國家的民生大計,而不是為了遊玩。如果為了遊玩而勞民傷財,必定會引起民怨,導致滅亡。」桓公聽了一直點頭稱是。管仲又勸諫桓公說,他貴為君王,所說的話傳播速度很快,即使沒有翅膀也會一下子飛到千里之外,告誡他一定要謹言慎行。後來「不翼而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消息、言論等不待推廣便迅速傳播,後來則多於比喻物品無故遺...
一言難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掀開簾兒,張主管看見一個婦女,身上衣服不甚齊整,頭上鬆,正是烏雲不整,唯思昔日豪華;粉淚頻飄,為憶當年富貴。秋夜月蒙雲籠罩;牡丹花被土沉埋。這婦女叫:「張主管,是我請你。」張主管看了一看,雖有些面熟,卻想不起。這婦女道:「張主管,如何不認得我?我便是小夫人。」張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這裡?」夫人道:「一言難盡。」張勝問:「夫人如何恁地?」小夫人道:「不合信媒人口,嫁了張員外。原來張員外因燒煆假銀事犯,把張員外縛去左軍院裡去,至今不知下落;家計並許多房產都封佔了。我如今一身無所歸著,特地投奔你。你看我平昔之面,留我家中住幾時則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