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9 ms
共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爽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去本性。《北史.卷四○.程駿傳》:「人若乖一,則煩偽生;爽性,則沖真喪。」
|
有良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性善良。《老殘遊記》第一七回:「為翠環事,他又出了許多心,冷眼看去,也是個有良心的。」
|
坐井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坐井觀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寫了一篇〈原道〉的文章,來說明儒家道的原義,藉此來駁斥老子崇尚虛無的道。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義、道、德」的內涵下個定義:仁就是博愛的精神;義就是對的行為;循一定原則去做就是道;充實於內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仁和義的標準是不變的,道和德的解說則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如老子也講道德,但他所說的道德是拋棄仁和義的,這只是種個人的說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為天下的公論。至於老子會對仁義有所輕視,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毀謗,那是因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坐井觀天」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
|
賭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賭博的本性。如:「雖然已經輸得傾家蕩產,他還是賭性不改。」
|
呼畢勒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在轉生,即「再來人」之意。譯自蒙古語。指身死之後,能不昧本性,寄胎轉生,復就其前世職位,使靈魂具一新肉體。乃是喇嘛教中活佛傳位的制度。也譯作「呼弼勒罕」。
|
淑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良的本性。《文選.曹植.王仲宣誄》:「君以淑懿,繼此洪基。」
|
性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天台宗的基本主張之一。認為一切現象是法性本來所具有的。眾生的本性既具有佛的善法,也具菩薩以下九界的惡法。一切都是法性本來具有。《十二門指要鈔.卷下》:「故知他宗極圓秖云性起不云性具,深可思量,又不談性具百界,但論變造諸法,何名無作邪?」也作「本具」、「體具」、「理具」。
|
偷嘴的貓兒性不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積重難返,本性難移。如:「俗話說:『偷嘴的貓兒性不改』。像他這種人想要改過遷善還真難呢!」也作「偷食貓兒性不改」。
|
蘭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草芳香,石質堅硬。蘭石比喻高尚。漢.王充《論衡.本性》:「稟蘭石之性,故有堅香之驗。」晉.潘尼〈益州刺史楊恭侯碑〉:「稟天然不渝之操,體蘭石芳堅之質。」
|
虧心短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失良心本性的行為。元.高明《琵琶記.伯喈夫妻分別》:「我沒奈何分情破愛,誰下得虧心短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