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51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瘂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瘂弦詩有其戲劇性與思想性;有鄉土性與世界性;有生之為生的詮釋,死之為死的哲學。甜是語言,苦是精神;既盾又和諧的統一體,透過完美獨特的意象把詩轉化為溫柔又具震撼的戀歌。』 獲獎紀錄 藍星詩獎青年文藝獎香港好望角詩獎全國十大傑出青年金手獎(文學類)全國話劇最佳男演員(1965年度)金鼎獎五四文學獎東元獎(文學類)
槎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參差錯雜。唐.元稹〈寺院新竹〉詩:「槎枒戟合,屹屹龍蛇動。」《三國演義》第八四回:「但見怪石嵯峨,槎枒似劍。」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的《易經》、《老子》、《莊子》等三部經典,在儒與道、個人與群體、自由率真與社會倫理秩序要求的盾中,去訴求、闡發人生的真諦。以前不少學者認為玄學是以道家思想為主,但如果以玄學的內容特質來看,其骨幹仍是以儒家思想為重心。不過,劉勰認為玄學風尚下的文壇,「離本彌甚」、「將遂訛濫」,為了正本清源,端正文風,而作出「體乎經」的主張。玄學思想《周易》是主要的依據。而《文心雕龍》的寫作,便是取法《周易》。〈繫辭傳上〉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文心雕龍‧序志》就很明確指出其撰寫本書的目的。他說:「位理定名,彰乎大...
同袍同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袍,外衣。澤,通「襗」,內衣。同袍同澤,指共穿一件衣服。語本《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脩我戈,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後用以形容軍中同事間患難與共的友情。如:「軍隊就像個大家庭,相互要有同袍同澤的情感,互助互持。」
憂鬱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床、體力變差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盾猶豫、無法專心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有時憂鬱會是一種激躁感,很煩,很沒有耐心,很容易發脾氣的感覺。網路上或便利商店有些自填量表,也可以計算一下自己的憂鬱指數是否偏高,確切的診斷與否#仍應當面與精神科醫師討論。若是持續嚴重的情緒一直無法控制,請盡量儘早去就醫,千萬不要想不開。 治療方式憂鬱症不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通常是由於外在壓力、性格及體質三方面交互造成,但不管原因如何,憂鬱症終究是一種大腦內分泌物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魚綱石首魚科。體延長,灰褐色。頭尖長,口大,牙尖銳。尾狀。為中、下層近海魚類,以小魚、蝦類為食。主要供鮮食。
妾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女子謙稱自己。《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三》:「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三國演義》第四回:「妾身代帝飲酒,願公存母子性命。」也作「妾人」。
職業興趣組合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趣,並把喜歡和不喜歡的理由,與生活經驗做結合。探索「不知道」類別的職業時,也可以討論和分析學生心中的盾,並進一步鼓勵學生去搜集該職業的相關資訊。探索「喜歡」類別的職業時,可以邀請學生挑選出六個最喜歡的職業,並進行何倫碼的計算,可以測驗出學生的職業興趣類型為哪一種。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職業興趣組合卡英文關鍵字: Career Sort Card 參考資料1. 林桂鳳. (2006). 職業興趣組合卡在班級輔導之應用. 諮商與輔導, (252), 60-62.2.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
邊緣性人格異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別是在前俄狄浦斯期的分離——個體化的階段。許多理論家還認為,隨著孩子逐漸和父母分離,孩子會面臨著盾和罪惡感的危機。孩子的攻擊性可能預示著愛的客體的喪失,然後孩子需要一些防禦機制以使他們能容忍這種攻擊性而不帶有不適當的罪惡感,能從父母處分離,能擁有本能的攻擊性也就是力比多的能量,能認識到這個危機將不會導致現實中客體的喪失、拒絕情感或削弱自尊。 5、社會文化因素現有關於邊緣型人格異常的絕大數研究和臨床報告都來自於發達國家,相關的跨文化研究比較少,因此有學者提出此症狀來自於社會文化因素被忽視或者說低估了。另一方面,也的確...
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  墨子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賴其力而生,不賴其力則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會生活與改造自然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說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他又認為,鬼神能"賞賢而罰暴"。他把天鬼的意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