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81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方政府的行政區域名稱。在縣之下,村之上。如:「鄉鎮」、「龜山鄉」、「竹鄉」。
瓠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別名。參見「壺」條。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魏裔介〈荊園小語序〉:「申鳧盟困守菰中,至長安與余晤,復與楊猶龍、魏環極諸子游,無脛而走,不翼而飛,詩名遂噪海內。」
序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重大事件的開端。[例]溝橋事變揭開了八年抗戰的序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式、形狀。如:「圖樣」、「依樣畫葫」。唐.杜甫〈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詩:「近時馮紹正,能畫鷙鳥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葫科葫屬,一年生蔓性草本。葉互生,呈掌狀或菱狀心臟形。卷鬚分歧。夏日葉腋生白色單性花,雌雄同株。果實圓長,表面有毛,可食,亦可晒乾貯藏。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順利逃脫,並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投奔到梁山泊。眾官兵追到梁山泊附近,領兵的何濤見這湖上盡是茫茫蕩蕩的葦,於是先遣數人划著小船前往探路,沒想到這些人就此一去不回。何濤在四邊都不著岸的地方等著,時間一久便起了疑心,於是決定親自帶兵前去查看,不料中了埋伏,雙耳都被割掉。在描述這段故事的文字中,「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指的是身在那四邊都不著岸的湖泊裡,不知該如何是好。後來「不著邊際」演變為成語,多被用來比喻言論空泛或想法不切實際。
即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刻、馬上。《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三國演義》第五○回:「傳下號令,教老弱中傷軍士在後慢行,強壯者擔土束柴,搬草運,填塞道路,務要即時行動,如違令者斬。」也作「即刻」。
窸窸窣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摹擬斷續的細碎聲音。如:「風一來,堤岸葦就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吹管樂器。以竹製成,上有六孔,可吹氣發聲。《說文解字.竹部》:「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近代使用的管多為木製,分大、中、小三種形制,上開八孔,前七後一,使用葦製哨子吹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