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隨踵而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踵,足跟。一個足跟接著一個足跟而來。形容人來得很多,接連不斷。《戰國策.齊策三》:「王曰:『子來,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眾乎!』」
心猨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猿意馬」之典源,提供參考。 《參同契.卷上.中篇》漢.徐景休箋註守禦固密者,如龍養珠,心不忘;如雞抱卵,氣不絕也。……真積力久,太和充溢,動靜休息,常須謹守。守則昌,失則亡,不可須臾離也,所謂行住坐臥,不離這個。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勻鼻端之息,臥則抱臍下之珠。久而調習,無有間斷,方是端的工夫。否則心猿不定,意馬四馳,神氣散亂于外,欲望結丹,不亦難乎!
能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開口說話。《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枉轡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丘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陵之地。《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而況涉乎蓬蒿,馳乎丘墳,前有利獸之樂而內無存變之意,其為禍也不亦難矣!」
形槁心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1>乎﹖形固可使如槁木2>,而心固3>可使如死灰4>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注解〕 (1) 居:猶「故」。何居乎,猶「何故乎」。 (2) 槁木:乾枯的木頭。槁,音ㄍㄠˇ。 (3) 固:堅定。 (4) 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比喻頹喪或枯寂。
刮目視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注解〕 (1) 權:孫權(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2) 蒙:呂蒙(西元178∼219),字子明,富陂人。三國吳名將,曾計奪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3) 蔣欽:?∼西元219,字公奕,三國吳淮南壽春人。 (4) 魯肅:西元173∼217,字子敬,東城人。三國吳名將,個性方正嚴謹,富而好施,長於文章,思慮深遠,有過人之...
邯鄲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跫然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嘗見於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虛空者,藜藋1>柱2>乎鼪鼬之逕3>,踉位其空4>,聞人足音跫然5>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6>其側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乎!」 〔注解〕 (1) 藜藋:音ㄌ|ˊ ㄉ|ㄠˋ,野草。 (2) 柱:塞。 (3) 鼪鼬之逕:黃鼠狼行走的路逕。鼪鼬,音ㄕㄥ |ㄡˋ,黃鼠狼。 (4) 踉位其空:久處空曠無人的地方。踉,音ㄌ|ㄤˊ。 (5) 跫然:走路時的腳步聲。跫,音ㄑㄩㄥˊ。 (6) 謦欬:音ㄑ|ㄥˋ ㄎㄞˋ,談笑。
謀深慮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