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0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求劍刻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舟求劍」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楚人有涉江1>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5>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注解〕 (1) 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 (2) 遽:立刻。 (3) 契:刻。 (4) 是:此處。 (5) 惑:困惑。
率馬以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良馬帶領群馬。比喻以賢能者居先率領。漢.揚雄《法言.修身》:「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馬以驥,不亦可乎?』」《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曰:「昔仲尼之於顏子,每言不能不歎,既情愛發中,又宜率馬以驥。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用管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以管窺天」。見「以管窺天」條。01.《莊子.秋水》:「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源) 
卬首信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伸。卬首信眉指慷慨激昂、意氣風發的樣子。《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今已虧形為埽除之隸,在闒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自同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4>,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 〔注解〕 (1) 密:杜密,字周甫,東漢潁川人,生卒年不詳。官至北海相,後去官還家。桓帝時拜尚書令,轉太僕,以黨事免。後復為太僕,坐黨事被責問,自殺。 (2) 劉季陵:即劉勝,東漢人,生卒年不詳。 (3) 激:激勵。 (4) 隱情惜己:隱瞞實情,以保全自身。
繫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繩子套在頸上,表示等候降罪。《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方當繫頸蠻邸,懸首藳街,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也作「係頸」。
木槁灰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1>乎﹖形固可使如槁木2>,而心固3>可使如死灰4>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注解〕 (1) 居:猶「故」。何居乎,猶「何故乎」。 (2) 槁木:乾枯的木頭。槁,音ㄍㄠˇ。 (3) 固:堅定。 (4) 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比喻頹喪或枯寂。
無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止、無盡。《戰國策.韓策一》:「夫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而賈禍者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七.如是我聞一》:「司讞者苛責無已,不亦冤乎!」
師心自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師心自用」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1>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隨其成心2>而師3>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4>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注解〕 (1) 芒:通「茫」,不了解、一無所知。 (2) 成心:成見,即對人事存有主觀之見。 ...
渴而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臨渴掘井」。見「臨渴掘井」條。01.《黃帝內經素問.卷一.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源)02.漢.劉向《說苑.卷一二.奉使》:「寡人所謂飢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嘗能以歡喜見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