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毗尼日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性祇著,一卷。內容除有大量日常衣食坐臥應誦念的偈外,還有出家、在家的戒律。
薩滿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集巫術、符及自然信仰而成的原始宗教。「薩滿」在通古斯語中是智者、曉徹的意思。「薩滿教」相信天地間均有神靈存在,且這些神靈都有溝通的可能。凡通過靈媒「薩滿」所施行的巫術、儀式,便能與這些神靈直接溝通,因此,薩滿多具有能治病及預卜未來的能力。主要信仰者分布在北亞阿爾泰語系的蒙古、突厥、滿洲、通古斯等族及西伯利亞一帶。
張天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東漢張道陵的裔孫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師為名號,故稱。明太祖改封為真人,秩二品。至清高宗,授秩五品而革真人封號,但世人猶稱之為「張天師」。相傳能用符水禁方法降服鬼魔,並以籙號授弟子。
符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溶有符籙灰燼的水。道士用來治病。《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說以療病。」《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有不驗。」
念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法器。佛教徒在念佛、誦經、持時用來計數的圈串。通常以菩提子或將香木製成小圓粒,串成一圈,也有琥珀、水晶、玉石的製品。粒數有十四顆、十八顆、二十一顆、二十七顆、三十六顆、四十二顆、五十四顆、一百零八顆和一千零八十顆之分。《舊唐書.卷一八四.宦官列傳.李輔國》:「視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為善。」《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因為潘將軍失卻玉念珠,無處訪尋,卻是他與朋儕作戲,取來掛在慈恩寺塔院相輪上面。」也稱為「佛珠」、「數珠」、「數珠兒」。
步斗踏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教法師設壇建醮時,為求遣神召靈而禮拜星斗的步態和動作。參見「步罡踏斗」條。《孤本元明雜劇.李雲卿.第四折》:「書符水,全無作用;步斗踏罡,專一胡躧。」
一頭撞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誓言中詛自己的用語,以示決心。如:「如果我沒有做到,就一頭撞死。」
天地誅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誅地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天誅地滅」多用於發誓、賭,如違誓言語,必為天地所殺,形容所作所為,天地不容。宋朝朱暉《絕倒錄.養脾丸》中記載,商人李生在市場上賣養脾丸,並在攤位前張貼巨大的告示,上寫:「不使丁香、木香合,則天誅地滅。」意思是:不能使丁香和木香這兩種藥調和,則他將招致天地誅殺。後來,他果然因為用藥不實得到報應,在一天夜裡喝醉酒而溺死在河中。後來「天誅地滅」演變為成語,多被用於發誓、賭,如違誓言語,必為天地不容而遭誅殺。
怨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無逸》:「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指不僅深懷怨恨,且不停罵。《宋書.卷四一.后妃傳.前廢帝何皇后傳》:「性躁動。太宗初,……以怨詈賜死。」
該死行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烈罵別人不是應當死掉,就是該得瘟疫。《儒林外史》第三回:「我早上拿了錢來,你那該死行瘟的兄弟還不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