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應驗預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目錄1 期望理論定義2 起源3 應用4 後續研究進展5 中英文關鍵字6 參考書目 期望理論定義係指一個人對於他人的期望,往往成為被期望的人自我實現的預言,亦即一個人期望他人成功,他人就會成功,相反的期望他人失敗,他人就會失敗,故稱之為期望理論,又稱為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起源由莫頓(R. K. Merton)於1948年在The Antioch Review期刊發表 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文而來,旨在解釋一個人的信念或期望,不管正確與否,都會影響到一個情境的結果或一個...
教師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知識(Teachers' knowledge):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定義林進材(2002)在進行教學知識研究時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性人物」,可見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是重要的靈魂人物,而教師知識就是主導這個角色演出成敗的幕後導演。教師專業知識可以說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基礎,不只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概念,也是一個動態且連續的發展歷程(吳美靜,2003)。 內容說明教師知識是指教師在某一教學情境中,為了達到有效教學所應具備的一系列理解、知識、技能與特質等等。它不受限於學科部分的教學原理或是技巧,廣泛包含教育心理學、學生的心理輔導、教室管...
壓抑作用(Repress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也稱為潛抑作用(Repression) 或稱壓抑機轉,防衛內心衝突的最原始方法,亦是其他心理防禦機轉的根源,在防衛機轉中屬於神經症性防衛機轉(Neurotic Defense)。大部份來自於潛抑孩童時期的某些衝動。潛抑作用指的是本我(id)出現了令個體無法接受或會帶來危險的衝動時,此時心智會不自覺地產生壓抑作用,將其衝動驅進潛意識裡。意即,自我(ego)將不容於超我(super ego)的慾念、具威脅性、令人痛苦的想法與感覺、或不為社會所接受的衝動,排除於意識之外的過程,並壓入潛意識層面中。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包括許多無法被意識接受的非分有害的想法、念頭、記憶、感受、願望、觀念、情感、衝動...
團體探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探究法(Group-Investigation,簡稱G-I),由莎朗(R.Sharan)等人於1976年所發展的,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多樣而廣泛的學習經驗,每組學生自行決定所要學習之內容,並懂得如何組織及進行溝通,然而這樣的學習經驗必先具備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團體探究包含以下四項重點:1.全班是由不同小組集合而成。2.設計多樣之學習任務供小組探究。3.強調學生間主動之溝通。4.教師和小組溝通並引導各小組之活動。G-I包含六個連續階段(consecutive stages),每一階段依研究主題、教師和學生之技巧歸納成一周、兩周甚至幾個月之活動。目錄1 階段一、界定研究主題並組織研究小組2 階段...
價值澄清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值澄清法(values clarification) 定義或稱為價值澄清教學法,係指採用問題或活動的方式,經由學生自我選擇、分析、決定、反省的過程,讓學生建立自己價值觀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道德教學、情意教學等方面,後來也被廣泛使用在公民教育、行為輔導各種教學環境。 起源價值澄清法是由任教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學者賴斯(L. Raths)在1957年提出來的,賴斯認為教師可以教導兒童許多概念和價值觀,但是真正影響他們日常生活行為都是自己教導自己的。也就是說,概念或價值的形成,是由兒童自己選擇與認同的結果,如果缺乏兒童自我教導行為,教師再如何耳提面命、諄諄教誨,效果都是相當有限的。我國自1983年...
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化(socialization)目錄1 介紹2 社會化的類型2.1 基礎社會化2.2 預期社會化2.3 再社會化3 教育與社會化的關係4 參考文獻 介紹社會化(socialization)是指人們學習社會期待的過程。角色(role)是透過社會化過程學習而得,同時也跟社會中某個特定被期待行為有關。人們透過社會化吸收所屬的文化,包括風俗、習慣、法律、常規和表達工具。 社會化的類型 基礎社會化基礎社會化(primary socialization)係指兒童於幼年期間在家庭中所經歷的社會化歷程,亦即「透過基本價值、行為能力、規範和語言的教導,以協助幼童從生物人(biological human b...
工具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實驗由來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在工具制約中,增強作用和有機體的行為之間有顯著的不同。在工具制約中,有機體在獲得增強作用「之前」,需要表現某種方式的動作,即增強作用全憑有機體的行為而定。若動物沒有發出所欲的行為,便不會得到增強。因此在工具制約中,動物的行為是取得所想要的東西,即增強物的「工具」。(註1) 實驗由來一個常用來演示工具制約(或操作制約)的小實驗箱稱之為史京納箱,像這樣一個塑膠玻璃製的籠子,裝有通電的鐵柵地板和槓桿,當在籠內的動物壓桿槓時,就會自動遞送食物丸給牠。如實驗者把一隻飢餓的老鼠放進史京納箱,那隻老鼠就開始探查籠內情形,最後會碰到桿槓,而得到食物。那隻老鼠...
目標設定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2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的通則3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的啟示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的提出者,為洛克(Edwin Locke)。目標設定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而行為者的目標或意圖,則會控制著行為者的行為動作。當成員有一項渴望達成之目標,此目標就具有激勵成員的力量。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的通則(1)具體的工作目標...
基本學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 ),簡稱國中基測、基測或學測(但此名稱易與大學入學的學科能力測驗混淆,應避免使用),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所舉辦的學習能力測驗,目的在學生升學時利用成績供高中職學校參考。目錄1 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2 歷史演變3 測驗目的4 測驗科目與題型5 報考資格6 測驗時程與用途7 爭議7.1 命題7.2 量尺分數7.2.1 西元2009年的新計分方式8 重大事件9 參考條目10 外部連結 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北北基地區區域性...
討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論教學法目錄1 意義2 適用時機3 討論的功能3.1 (一)認知方面3.2 (二)情意方面3.3 (三)技能方面4 類型5 影響因素6 優點與限制(註1)6.1 優點6.2 限制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意義討論教學法是指團體的成員齊聚在一起,經由說、聽和觀察的過程,彼此溝通意見,以達成某種教學目標。主要特色在於教師與學生共同就某一主題進行探討,以尋求答案或能為團體大多數成員所接受的意見(註1)。討論法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讓討論者自由發揮想法,並藉由意見的交換彼此接納、容忍和尊重,進而發展思考和價值判斷的能力。(方郁琳,1997b) 適用時機1.熟悉課程內容2.研討爭議性問題3.解決多種答案的問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