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內容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   所謂認知類型(或「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是指個人在面對問題情境時,經由知覺、記憶、思維等內在心理活動從而處理與組織訊息時,在行為上所表現的一種習慣性特徵。認知類型所指者是外顯行為。分為場獨立型及場依賴型。 內容   在實驗心理學上,對認知類型研究貢獻最大的是美國心理學家魏特金(Witkin,1975,1977)。魏特金最初的研究,乃是起於軍事上的需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駕駛員常因在雲霧中機身翻滾而喪失方向感,因而造成失事。為減...
途徑-目標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途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2 確立目標3 領導者行為/原因變項4 領導情境/調節變項4.1 部屬特徵(subordinate characteristics)4.2 環境變數(environmental factors)5 領導效果(leader effectiveness)/結果變項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途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豪斯(House, 1971)提出途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認為領導的要務在於領導成員設定明確目標,並指出達...
團體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專業方法,依據團體情境,透過團體互相學習的集體輔導方式,以期獲得知識,修正行為。
成長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協助心理健康的人變得更敏感、知覺,完全發揮功能和自我實現。成員被假定要對自己負責,並有能力處理曖昧情境和緊張的人際關係。 團體過程成長團體的發展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與步驟,每個團體的過程都不盡相同,因此各家各派根據其理論及經驗都提出了團體進行方向,雖然名詞不大相同,但仍有脈絡可循。吳典武(1976)提出團體進行的四階段:1.參與階段2.轉換階段3.工作階段4.結束階段。Trotzer(1977)認為,團體進行過程則分為五階段:1.安全與信任階段2.接納階段3.責任階段4.工作階段5.結束階段。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成長團體...
實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義知識論的觀點,對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啟示是重視學生的經驗。學生是經驗的個體,能夠運用其智慧以解決問題情境。學生因應環境的行動,構成了他們的學習,而行動的結果又指引了另一行動。對實用主義而言,學校經驗是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為未來生活而預備。所以學生在學校所學的與在其他生活周遭所學的,不應該有質的差異存在,隨著學習經驗的增加,學生不斷的嘗試解決問題,益發地使他們的行動受到反省思考的支配。運用智慧的結果促成了學生的成長,更增加了學生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並能適應變遷的社會。學生逐步成型的觀念,不斷成為生活上的工具。[註2] 備註[...
價值澄清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致 角色1.活動設計者2.過程催化者3.價值分享者 方法澄清式問答是以問答方式進行,適用於一對一之情境。目的是要在學生之心中引發一些疑問,溫和地督促其檢查自己的生活、行動與概念。其特性有以下若項:1.非心理治療,不適用於有嚴重情緒困擾之學生。2.不是單一而短暫之嘗試,而是在一段時間內有計畫之連貫且是累加效果。3.不是會談,不是用來蒐集資料,而是要激發學生對自己之觀念、生活再做思考。4.不是要做連續性討論;而是要讓學生獨自思考,而不強迫學生調整自己之思路去適應教師。5.避免公式化,使用時要記住其目的而創造性的使用它。6....
模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點予以強調或刪除會引起干擾的細節。有時候模造會當作操作的模型,讓學習者了解某裝置的基本運作過程。此情境讓個人或小團體依自己之方便針對主題,操作模造,直到完全了解為止。模擬器是最複雜的一種模造,可使學習者體驗實際狀況的重要過程,但避免了可能發生之危險。目錄1 優點2 注意事項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優點考慮學生之學習方式,教師會優先使用模型:當具體經驗是學習基礎時(例如有關立體之概念、如何辨識體積、形狀及顏色之工作;親手操作或實驗為必須時),模型與實物是很有效的教材。 注意事項1.在教學前須熟悉所要使用之模型。2.須事先...
傅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觀不同之處在於,馬克思的權力觀認為權力都是不好的,只有負面影響。因此,到了哈伯瑪斯所設計的理想溝通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還要排除權力才能溝通無礙。但傅科認為既然空間、時間的安排都有權利因素,權力就像毛細管作用,滲透到各個領域。傅科認為權力要產生效果必須有權力關係後才算。且權力無所不在,在教育情境中,教師就是利用權力給予學生壓力以促進其學習,但使用不當還是有負面影響。 自我的技藝為一種道德修為傅科晚期提出了「自我的技藝...
家政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表現擴散於人類存在的各個層面,包括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所構成的生物的、知覺的、心靈的整體情境脈絡中。「家政」的建構採「關懷典範」的課程設計,旨在以「關懷倫理」促進個人/家庭/社區與其環境的整體發展,並滿足其彼此間的相互需求。以「關懷倫理」整合「公」領域的實證科學知能與「私」領域人際的與務實的日常生活知能,使賦予學習者具備解決私領域與公領域中日常生活經常性的問題,使心靈不離身體、思考不離行動、理智不離情感。根據上述三方面的基礎理念,「家政」透過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的學習,使得生活各領域的不同層次需求獲得...
教學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區分為「結果預期」及「效果預期」,並將此一理論運用到教師效能的信念上。「結果預期」是指教師相信其教學情境能被控制的程度,也就是吉柏森(GIBSON)與殿伯(Dembo)所謂的「一般教學效能」,指於外在條件下教師能影響或改變學生的學習的信念,是將學生的成敗歸於外在因素,指的是教師克服外在環境的負面影響、各服學生差異的能力知覺,因此也可稱之為「抗衡性教學校能」。另外,「效果預期」則是指教師對本身引導學生正面改變的能力評估,即吉柏森與殿伯所謂的「個人教學效能」,指的是教師盡心教學,對自身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的知覺,因此,也可將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