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6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隱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通知、露、暴露、公開、坦白、穿、
會心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開始轉變:由於團體的接納,成員開始能培養自我的接納,同時對他人表現真摯感情,促成自我的改變。9. 開假面具:每為成員開始卸下面具,不再企圖自我防衛或隱臟自己。10. 接受回饋:成員在團體表達及互動中,或的許多有關自己行為的訊息或資料,這些訊息、資料有助於自我了解。11. 對質:由於回饋過於溫和,而無法真確表現感受,因此對質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善用對質,能促進成員彼此真正的了解,同時也能幫助自我接納。12. 團體活動外的助人關係:在團體外也能發展相互輔助的關係。13. 基本會心:成員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同理心和親密感,這種...
天誅地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暉《絕倒錄.養脾丸》(據《說郛.卷四四》引)李生者,居餘杭門外,善貨殖1>,日賣養脾2>丸于市,嘗3>巨榜4>于前曰:「不使丁香5>、木香6>合,則天誅地滅。」家蓄二婢以事炮製。李一夜飲醉而溺死于河,其家勿知也,但怪連日勿歸,遣親信四方尋求,略無蹤跡。洎官驗視,或有報其家者,亟前詣之,已腐敗,僅能辨認。欲求免洗滌已不及矣,遂稿葬于叢冢間,立木牌于墳云:「發藥李郎中之墓。」或有題于牌後曰:「賣藥李郎中,昂藏辨不窮。一朝天賜報,溺死運河東。」未幾,家計蕭然,其妻遣去二婢,尋去所居,攜二子以事人。或有問于妻曰:「爾夫修合不茍,天當佑之,何反報之。酷耶?」他日,後夫醉之,以酒叩之,妻云:「向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撩。晉.陶淵明〈閑情賦〉:「搴朱幃而正坐,汎清瑟以自欣。」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詩:「林臥愁春盡,搴帷覽物華。」
標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示、品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未過有所通,為謝標榜諸義,作數百語。」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欲為當世詩品,口陳標榜,其文未遂,嶸感而作焉。」
象徵暴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強制性的文化,所以象徵暴力的完成往往是藉由對個體意識與意志的控制。布爾迪厄的「象徵暴力」觀念則欲露教育行動的本質,依布爾迪厄之意,只要以獨斷的權力進行文化獨斷的強制,客觀上都是為象徵暴力,而要灌輸一種強制性的文化必須建立在教學溝通上,所以教學溝通基本上是一種制性文化傳遞的過程。因之,人們可以將教學行動視為一種教學溝通的過程,而在這教學溝通的歷程中,卻常出現以武斷的力量灌輸一種強制性的文化,進而使得教學歷程產生文化再製的現象。進一步地說,「象徵暴力」是透過各個團體及階段間權力關係來執行,宰制的團體及上層階段運用其既得...
呼之欲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人、事即將曉。如:「誰是下任閣揆人選,已然呼之欲出。」
街談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街談巷議」即大街小巷裡人們的談說議論,此語較早見於漢代張衡的〈西京賦〉。「西京」指的是西漢首都長安(今西安),〈西京賦〉即以長安為題材,描寫京城氣勢萬千的地理環境、富麗堂皇的建築和社會中各色人物的生活,也露了王公貴族的奢侈和腐敗。提及辯士形象時,文中有段話:「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
不寒而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據,逮捕寧成,將他家的人全部殺掉,財產也充公,致使當地的兩大富豪孔氏和暴氏,害怕自己的罪行也被義縱發,嚇得搬離了南陽。後來義縱又升為定襄太守。該地治安不好,所以義縱一到定襄,先將牢中兩百多名囚犯改判死刑,又將曾前往探監的親友也抓起來,說這些人企圖為犯人開脫,全部處死,一天之內就處死了四百多人。定襄的人民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即使天氣並不冷,竟都害怕得發抖起來。後來「不寒而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內心恐懼極至。
遵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謹守、服從。宋.朱熹〈白鹿洞書院示〉:「諸君其相與講明遵守,而責之於身焉。」《三國演義》第八三回:「軍有常法,公等各宜遵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