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7.9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時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通過鄉試,甚至幾乎再度病倒。這樣的經驗,對李時珍而言是痛苦的。回鄉後,他作了人生第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科舉考試求取功名的途徑,走自己的道路。這個轉變,使得《本草綱目》這本鉅著得以誕生,進而改變了整個醫藥學的發展,影響直到今日。 觀點中國傳統的藥物學,稱作「本草學」,事實上它包括了:花草果木、鳥獸蟲魚、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礦物的藥學;由於其中大多數是植物,所以稱為「本草」。大約在秦漢時期成書的《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藥物學著作,歷代醫學家陸陸續續也有許多本草著作,時代越後面,人們對於藥物的品種、效用、性質的認識...
削足適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殺頭便冠 相反詞 天衣無縫 5.例句你為了配合家教的時間,竟放棄自己喜愛的一門課程,這不是削足適屨嗎?
墨守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可以信賴。而燕軍以區區一城的兵力,便能抵擋齊國大軍,固守聊城一年,實在了不起啊!但是齊國是絕對不會放棄聊城的,會堅持到收復為止,這樣還能在這小城裡撐多久呢?勸他不如將這些軍力帶回燕國,不但可以幫助祖國度過難關,又可以建立自己的功績名聲。燕將看了信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兵回國了。這裡的典源用了「墨翟之守」。在《墨子》裡記載:故,來比喻燕軍的固守聊城。《墨子》裡記載:有一次,楚國要攻打宋國。當時有名的工匠魯班特地為楚國造了一座雲梯,做為攻城之用。墨子聽了趕緊去找魯班,跟他在楚王面前預演,要證明這座雲梯沒有用處,讓楚王打消攻宋的念頭。墨子用衣帶圈起來當城池,用木板當武器,魯班連用了九種方法進攻都沒...
厭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厭惡而放棄。如:「我們萬萬沒想到,如此樂觀的人竟然會厭棄人世。」
類化增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使我們不利用他人的順從,但是順從本身仍然具有增強作用。一個吝嗇鬼只被錢增強,以致他寧願餓死,也不願放棄錢。 結論由這些說明,我們可以看出史京納與奧爾波特的功能自主概念非常接近。奧爾波特認為以前參與某項活動是為了獲得獎賞,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活動本身就會成為獎賞。換句話說,活動將不再倚靠它原先依賴的獎賞。例如:一個人原先可能只為了生活才加入商船當船員;但是,後來即使航海不再提供任何收入,他仍然喜歡航海的活動。因為他覺得很快樂。在上面這個例子裡,我們說航海已經成為功能自主了,也就是說它不再有原始動機,卻仍然持續下去。史京...
瀝膽披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
長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就是蔣介石廬山軍官訓練團及其在第五次「圍剿」中施行的反動的新軍事原則產生的過程。但於1934年被迫放棄根據地。大約有十萬多人參加前往中國西部邊遠地區的長征,但當到達陝西時僅剩下兩萬多人。他們沿途攻佔了62座城市,翻閱18座高山,橫渡24條大河,幾乎每天都會遭到國民黨軍的攻擊。但對於參加長征的人民和軍人來說,惡劣的環境才是他們最強大的敵人,危險的沼澤地、高聳的群山以及嚴酷的氣候奪取了許多人的性命。最後他們長途跋涉了9700公里以尋找殖民地,終於到達了陝西省。毛澤東建立了共攢黨總部,並堅持抵抗中國國民黨的攻擊。1937年日...
嘗試錯誤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E.L.Thorndike)觀察貓開籠取食的學習歷程,而發展出嘗試錯誤學習的理論。該理論以為學習之初,個體面對新的情境,多缺乏適當的反應,經多次嘗試後,個體將保留能獲得滿意結果的反應,而放棄錯誤的反應。一再練習後,個體終能經學習而做出完全正確的反應。
緊追不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牢牢追隨在後面,不肯放棄。如:「雖然嫌犯想盡辦法擺脫跟蹤,警員卻依然緊追不捨。」
披瀝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