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麥積山石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甘肅省天水縣東南麥積山。大部分為北朝時期的泥塑造像,風格清新秀麗,富有生活氣息。石窟因年久風化而分裂成東西兩崖,壁畫雖多剝落,尚可看出古代中原畫風的面目。由現存文獻來看,在四世紀末到五世紀初期,此窟已經開鑿,且為當時佛教中心。
噶舉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藏語bKa' brgyud pa的音譯。噶舉,意為口傳。由於此派特別著重密法的修習,而這些密法又全靠師長口授,故稱為「噶舉派」。又本派的祖瑪爾巴、密勒日巴等在修法時都穿白布裙,所以也稱為「白教」。十一世紀時,由瑪爾巴創立,傳與密勒日巴等,密勒日巴又傳法給岡波巴,由岡波巴門下弟子建立六個支派,大多以其寺院取名,教義差別不大,主要是月稱派的中觀見,強調瑜伽苦修,以證得大手印為圓滿。是西藏現存的主要佛教支派之一。
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唐代說唱藝術。現存作品有季布罵陣詞文,通篇為七字句,一韻到底。
鍼灸銅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銅鑄造並刻有針灸穴位的人體模型,供教學與考試之用。宋時針灸醫學已相當進步,鑄有鍼灸銅人兩座,一座南宋時遺失,一座清庚子之役,為日人掠去,現存東京博物院。也作「針灸銅人」。
龍圖公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朝石玉昆所著。內容敘述包公、展昭及五義白玉堂等的故事。原文以散、韻文交織而成,後改編為小說《三俠五義》。現存僅五十部。約全書的五分之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