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目錄1 前言2 定義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發展是指整個生命過程中,身心結構和功能隨著年齡漸進產生的連續性演變,也就是說他是依種有順序性,前後連貫的方式,作漸進的連續性改變,在這過程中內再的生理狀況發生改變,心理狀況也受到刺激而產生共鳴使個體能夠應付未來新環境的刺激,發展歷程中,個體身心狀況和行為模式產生連續性而擴展性的改變。(註1) 定義人的生命開始於受精卵的終止於死亡,在生活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各種變化,人生的變化可以歸納為三類:1. 暫時...
蟪蛄不知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蟪蛄夏生秋死,所以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促或見識短淺。《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同歸於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生態和文化等工作。生長在靠海的花蓮,捕魚是廖鴻基的職業,海洋是廖鴻基安身立命的天地,海洋既是他生命中不可脫溢而出的軌道,也是他創作的源頭。多年討海人的生涯,廖鴻基和海洋的關係,已經從漁夫的身分變成朋友。他的作品從描寫魚和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作為出發點,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和海洋的語言對話,他以豐富的海洋經驗和細膩敏銳的觀察,實地用文字和影像來為海洋作紀錄。他曾經獲得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賴合文學獎等重要獎項。代表作有《討海人》、《鯨生鯨世》、《來自深海》等。 創作歷程:廖鴻基崛起台灣文壇,是一個異數。他在成為職業討海...
孕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懷胎生育。[例]每一位媽媽孕育新生命,都必須付出青春的代價。
士為知己者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知心朋友不惜犧牲生命。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士為知己者死,而況為之哀乎!」《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豫讓》:「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自作自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卷一五.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五燈會元.卷一二.金山曇穎禪師》。 (2) 生靈:有生命的東西。 (3) 三寶:佛教以佛陀是佛寶,佛的教法是法寶,出家團體為僧寶,此三者能令人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極為尊貴,故合稱「三寶」。 (4) 阿鼻:「阿鼻地獄」的簡稱,佛教宇宙觀中地獄中最苦的一種。為梵語的音譯,意為無間。墮落到此的眾生受苦永無間斷,故名。在八大地獄的最底層。〔參考資料〕 ■《景德傳燈錄.卷一五.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汝諸人變現千般,總是汝生解自擔帶將來,自作自受。這裡無可與汝,不敢誑嚇汝。■《五燈會元.卷一二.金山曇穎禪師》問:「一百二十斤鐵枷,教阿誰擔?」師曰:「老...
橫衝直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的四處衝撞。[例]開車橫衝直撞,是不愛惜生命的行為。
鄭愁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了傳統詩詞的音韻感,又能將古典意象契入現代情境當中,且往往帶著幾分淡淡的哀愁;後期詩風迭有變化,對生命的體悟較深沉,隱含著一種不經意的禪趣。著有詩集《夢土上》、《鄭愁予詩集I》、《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書。 著作: 《夢土上》《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集》《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 評價:〈錯誤〉一詩,是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曾有人以此詩將鄭愁予的詩風格歸類為婉約派,亦有人稱他為「浪子詩人」。不過,鄭愁予自認為他的寫作精神和中心,事實上是圍繞著「傳統的任俠精神」、和「無常觀」這二個主...
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_knowledg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或以視覺化方式描述的事實性訊息,也稱為言語資訊。例如台北是台灣首都;地球以自轉方式圍繞太陽公轉,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等等。陳述性知識是一種個體具有明確意識地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通常包括有關某一具體事件、事實、經驗性的概括斷言,以及反應真理本質較深刻的原理等,主要用以說明事物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從而區別和辨別事物。目錄1 特徵2 心理歷程3 價值4 參考文獻 特徵其特徵有三:(1)形式上以「命題」及其「命題網絡」來表徵。探討陳述性知識的精緻歷程時,認為建立命題網路是理解知識的基礎。(2)為一種靜態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