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不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記.燕義》:「君舉旅於賓,及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也。君答拜之,無不答,明君上之也。」指一方行,另一方必應回。《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上.樊英傳》:「妻,齊也,共奉祭祀,無不答。」亦指不無故受,必有所回報。《記.燕義》:「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於下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代制定的法。《論語.八佾》:「子曰:『夏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為基督教中對所謂「聖事」的稱謂,而「聖事」就是基督教中主要的宗教儀式,認為是當年耶穌在世上所定立者,故凡領受者就可得著上帝的恩寵。在早期發展出來的天主教與東正教之中,其「聖事」共有七種,即洗、堅振、告解、聖體、終傅、祝聖和婚配。但新教一般只保留了「洗」和「聖餐」兩種聖。至洗又可分「點水」與「浸水」兩種;而聖餐則吃無酵餅,喝葡萄酒,前者代表耶穌的身體,後者代表耶穌的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曉節。《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又在外邊學得恁知,會打躬作揖!」《紅樓夢》第六六回:「人說他不知,又沒眼色。」
2.人名。(西元960~1020)北宋高僧,俗姓金,字約言,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幼年出家為僧,精研律典和天台宗教義。淳化二年(西元991)受請住持四明祥符寺,廣弘天台宗教法,學徒雲集。至道元年(西元995)移居保恩院。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創設念佛施戒會,結合僧俗萬餘人同修念佛、發菩提心。從唐會昌毀佛以來,天台宗漸趨衰微,至知天台宗始蔚然中興。著有《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四明十義書》二卷等傳世,著名弟子有尚賢、本如、梵臻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守。漢.桓寬《鹽鐵論》:「昔周公處謙以卑士,執以治下。」
2.對人的貌。《列子.湯問》:「造父之始從習御也,執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執愈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施道歉。《紅樓夢》第六八回:「鳳姐見他母子這般,也再難往前施展了,只得又轉過一副形容言談來,與尤氏反陪。」《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周秀才道:『自家兒子如何好受他金銀陪?』」也作「陪持」、「陪釋」、「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練儀。《西遊記》第五回:「先至通明殿演,後方去赴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個月的第一、三、五個星期日。有些商店、公司以每月的第二、四個星期日為休息日,稱為「大拜」,不休息的星期日則稱為「小拜」。如:「這星期是小拜,我們照常營業。」
拜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徒每逢星期日聚會,對上帝作禱告行敬拜的儀式,故稱星期日為「拜天」。也稱為「拜日」。
男子成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肯亞之馬塞(Masai)部落傳統祭典,每七年舉行成年一次。二十一歲至二十八歲之男子,在成年中成為成年戰士(Morans),並需成為擔負部落責任之成員,得可以結婚成家。在同一儀式上,年長戰士就此退休,升為長老。馬賽人高大而自負,其外表似閃族人(Semitic)而不似非洲人。在宗教習俗上特別重視神秘之數字四十九。此一習俗可能來自東方。籌辦男子成年,先築成一圓形之村落,包括約一百六十個茅屋。茅屋環三百碼直徑之圓圈而建,圓圈內擇定一地點,建造「戰士之紀念茅屋」(Esingera),然後驅四十九頭聖牛入內。在戰士茅屋周圍,有四十九間較小茅屋,供參加成年者之領導人物使用。馬塞部落大抵有兩千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