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朋比作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事務。典源此處是摘自《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唐憲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
孰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疑問語氣詞。詢問二者相比,何者優劣。唐.沈既濟《任氏傳》:「崟姻族廣茂,且夙從逸遊,多識美麗。乃問曰:『孰若某美?』」
監察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當監察院行使彈劾權及糾舉權等之時,可行使調查權為獲取相關必要之資訊,除調閱相關文件外,亦可為口頭詢問等一切必要之作為。糾正權依據憲法第96條、第97條,監察院殼對於行政院或其所屬之相關部會提出糾正案。而糾正係針對公務人員所屬之機關違法失當行為之指正。彈劾權依據憲法第97條第2項之規定,監察院有權彈劾失職之公務人員。糾舉權依據憲法第97條第2項之規定,監察院對於公務員之違法失職行為可提出糾舉案。(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425-428。註2:中華民國監察院全球資訊網,認...
拄笏看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笏,上朝時所持的手版。晉王徽之擔任桓沖的車騎參軍,桓沖詢問王徽之時,王徽之以朝笏摀著面頰,悠然的觀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比喻人倜儻不羈,身在官場卻有閒情雅致。宋.陸游〈春晚書懷〉詩:「脫巾漉酒從人笑,拄笏看山頗自奇。」
張膽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涉的重用。陳中這個地方的父老一致認為陳涉英勇反抗秦朝、光復楚地,功勞很大,希望立他為楚王。陳涉於是詢問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怕會失去百姓對你的向心力,無法成就帝業。」但是陳涉聽不進去,仍自立為楚王。這裡的原文「瞋目張膽」本來是「張大眼,壯著膽」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
問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病患訴說病情的同時,對病者或陪診者有目的的詢問患者病痛所在、發病時間、原因、經過、以往治療情形、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等,為有助於全面了解病情、病史的重要方法。
廣大神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智、辯才無礙,自己一定毫無招架之力,所以舍利佛、迦葉等五百弟子,竟無一人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佛陀於是詢問文殊菩薩,文殊謙稱縱然知道維摩詰居士「具四般之才辯」、「現廣大之神通」,但「世尊敕交為使,不敢推辭」。意思是說:我知道維摩詰居士具四無礙辯,可以圓融無滯、智慧無礙地論說佛法,更有著莫測高深、廣大神通的神祕智力,但既然佛陀世尊托付予我,我還是應該順承意旨,前去探問。事實上這是文殊菩薩的自謙之語,他的智慧不在維摩詰下,所以大家預期兩人間的對談將是十分精采,便紛紛請求隨行。於是文殊菩薩領了一大批人,浩浩蕩蕩地前去探病。兩人見面後也果然互鬥機鋒,展示了一場精采的論辯。「神通廣大」這句成語,或即由「廣...
呆似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天後齊王問:「可以了嗎?」他回答道:「還不行!牠看來還是很驕傲,很容易衝動。」又過了十天,齊王再度詢問,他仍說:「還是不行!別的雞鳴叫,牠就跟著叫,不夠沉著。」再過十天,齊王再問,他又說:「還是不行!牠的氣勢還太旺盛。」終於在十天後,齊王再問時,他說:「可以了!牠現在對於其他同伴的鳴叫毫無反應,沈穩的態度使牠外表看來像是隻木製的雞,可說是已具備了完善的戰鬥力。我想別的雞只要看到牠的樣子,一定不敢應戰,轉身就跑。」後來,這隻雞果然百戰百勝。莊子的這則故事裡,其實是以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
數學教學準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活動1. 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開始前,應先探索學生對於數學內容的學習能力,舉例而言可詢問先前單元的舊問題,如學生仍缺乏觀念與解題技巧,則老師應有所警覺,相對的,如學生反應良好,則可進入新教材中。2. 學生對數學的信念與態度:可利用一套信念的評估問卷來作探討,去了解學生的整體人格,以及對於數學的感興趣程度,透過此分析,可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關心對於數學信念較低的孩童,或是可鼓勵對於數學信念高的學生多多接觸課外的教材。(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數學教學準備英文關鍵字:Preparing of teaching...
兵不厭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兵不厭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晉文公打算出兵攻打楚國,在開戰前他召見舅犯,詢問以少敵眾的辦法。舅犯以「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閒,不厭詐偽」來回答晉文公,這句話的大意是:講求禮的君子,要求自己儘量的忠厚誠信;但用兵打仗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得勝利。文公再以相同的問題詢問雍季,雍季認為: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是不留餘地的榨取一空;用欺騙的方式對待百姓,只能騙得一時的信任。文公嘉許雍季的見解,卻採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後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