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厚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重視養生以保長壽。三國.魏.嵇康〈答向子期難養生論〉:「足以災身,非所以厚生也。」
紙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繪馬匹、神、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神像紙。最早源於秦國人用馬作祭品,唐代以後改以纸紮馬祭祀鬼神,故稱「紙馬」。後世則大多以刻版五色纸印神佛像。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二折:「只等那船頭上燒了利市紙馬,分些神福,吃得醉飽了,便撐動篙來,開起船來。」《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胡老爹面前轉託僧官去約僧眾,並備香、燭、紙馬、寫法等事。」也稱為「甲馬」。
石爛松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庶幾。江畔秋光蟾閣鏡,檻前山翠茂陵眉。樽香輕泛數枝菊,簷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遊論巧拙,祗將愚直禱神。三吳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注解〕 (1) 莊叟: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 (2) 彭殤:彭祖、殤子。《莊子.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彭祖,相傳活了七、八百歲;後世用以比喻長壽。殤子,夭折的孩童。後世用以比喻短壽。 (3) 陶潛:西元356∼427,一名淵明,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跌腳絆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語。形容受到阻礙牽制的樣子。《孽海花》第二八回:「自從第一步踏上了社會的戰線,覺得面前跌腳絆手的佈滿了敵軍,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害怕而發抖。形容戒慎恐懼的樣子。元.戴善甫《風光好》第一折:「他不把話頭攀,諕的我毛骨寒,戰兢兢把不住臺和盞。」《文明小史》第七回:「拿得幾個道士,戰兢兢的跪在地下,卻並無一個秀才在內。」
情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立刻避免或獲得某種事物而內心著急。[例]地震來襲,弟弟因一時情急,顧不得穿著一條內褲,便一逕的往外衝。
石爛海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庶幾。江畔秋光蟾閣鏡,檻前山翠茂陵眉。樽香輕泛數枝菊,簷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遊論巧拙,祗將愚直禱神。三吳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注解〕 (1) 莊叟: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 (2) 彭殤:彭祖、殤子。《莊子.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彭祖,相傳活了七、八百歲;後世用以比喻長壽。殤子,夭折的孩童。後世用以比喻短壽。 (3) 陶潛:西元356∼427,一名淵明,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明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天意而即帝位。《書經.太甲上》:「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文選.謝朓.齊敬皇后哀策文》:「帝遷明命,民神胥悅。」
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社會風氣良好。參見「道不拾遺」條。《孔子家語.卷一.相魯》:「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明.徐元《八義記.鉏麑觸槐》:「今夕拜告神,願滿朝文武,各依官職,讒言不入,運民路無拾遺。」也作「道不拾遺」、「路不拾遺」。
望眼將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弟子,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相魯時,嘗為邑宰,後隱於衛。 (9) 伏虔:即服虔,初名重,又名,字子慎,生卒年不詳。東漢河南人。以經學著,曾任九江太守,撰有《春秋左氏傳解》,曾以《左傳》駁難今文經學家何休。〔參考資料〕 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據《全唐詩.卷四四○.白居易》引)顧我文章劣,知他氣力全。工夫雖共到,巧拙尚相懸。各有詩千首,俱拋海一邊。白頭吟處變,青眼望中穿。酬答朝妨食,披尋夜廢眠。老償文債負,宿結字因緣。每歎陳夫子,常嗟李謫仙。名高折人爵,思苦減天年。不得當時遇,空令後代憐。相悲今若此,湓浦與通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