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第二次、又一次、兩次。如:「再見」、「再嫁」、「再鞠躬」。《史記.卷六九.蘇傳》:「趙五戰,再勝而趙三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死。通「歿」。《易經.繫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文選.賈誼.過論》:「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姓。如朝有蒙恬。
好逸惡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逸惡勞」典源作「欲逸惡勞」。《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相呂不韋與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貪圖安逸而不願勞動。出現「好逸惡勞」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斷、隔開。如:「斷絕」、「隔絕」。《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未至身,王驚,自引而起,袖絕。」
1.極、甚。如:「絕妙好辭」。《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四九.爰盎鼂錯傳.鼂錯》1>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勢,戰則為人禽,屯則卒積死。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密理,鳥獸毳毛,其性能寒。楊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於邊,輸者僨於道。民見行,如往棄市,因以謫發之,名曰「謫戍」。先發吏有謫及贅婿、賈人,後以嘗有市籍者,又後以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後入閭,取其左。發之不順,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戰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計為之也。故戰勝守固則有拜爵之賞2>,攻城屠邑則得其財鹵3>以富家室,故能使其眾蒙矢石4>,赴湯5>火,視死如生。今之發卒也,有萬死之害,而亡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會晤、接待。如:「接見」、「他現在不方便見客。」。《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王坐章臺,見相如。」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穎而出」原作「穎脫而出」。據《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國出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選出十九個,剩下的都不符合條件。這時,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平原君問:「你在我門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說:「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你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現在自我推薦,就是請求你把我放進袋子裡,如果早點有這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城市。如:「城邑」。《史記.卷六八.商君傳》:「衛鞅既破魏還,封之於、商十五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