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相似詞2.2 相反詞3 例句 出處《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後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託。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埽軌,無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清高士,公卿多舉之者。」密知昱激己,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形容不敢作聲。 故事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蜀郡太守劉勝,後來也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伸長、僵直的脖子。《說文解字.部》:「頡,直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平正。如:「偏頗」。《楚辭.屈原.離騷》:「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1.略微。《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太史公曰》:「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秦世不文,頗有雜賦。」
2.甚、很、非常。唐.王維〈終南別業〉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清.袁枚〈答靖海侯〉:「自知獲戾,頗覺悚惶。」
3.可。表疑問的語氣。《晉書.卷七九.謝安傳》:「既出,(桓)溫問左右:『頗嘗見我有如此客不?』」《洛陽伽藍記.卷三.菩提寺》:「上古以來,頗有此事否?」
4.不可。通「叵」。《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三.降魔變文》:「過去百千諸佛,皆曾止住其中,說法度人,量塵沙而頗算。」
姓。如明代有頗廷相。
陟罰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內容4 相近詞5 相反辭6 例句7 修辭8 參考資料 解釋 即「陟罰臧否」,賞善罰惡。陟,登,升(書經 舜典 「汝陟帝位」)。 臧,善 。 否,惡。 罰,懲罰。將善人,好的人才做晉升,給予更高的官職。對於惡人,不善之人的位階降職或給予罰處。遷升降罰官吏或褒貶評論官吏。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具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故事內容 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軍隊出征前寫給劉幼主,文中最重要的旨意在於勸戒劉後主「親賢臣,遠小人」。此句成語的的出處翻譯為:在皇帝的宮殿中以及丞相府第中,皆是同屬一朝之臣,無親疏之別,應當賞善罰惡,公正嚴明,不能有所不同,...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譯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曹雪芹。紅樓夢一六回:「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語譯 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故事內容 <<無>>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指東罵西,指雞罵狗,夾槍帶棒,指著禿驢罵和尚。 相反詞 直言不諱,開門見山 .例句 你對我有什麼意見就直打直說,用不著這樣指桑罵槐!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相近辭4 相反辭5 例句6 修辭7 參考資料 解釋用盡全部的兵力,武力,任意的發動戰爭。窮,竭盡。 黷,貪,濫用。 出處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窮兵黷武,動費萬計。」 相近辭 好戰成性 好戰嗜殺 窮兵極武 相反辭 偃武修文 解甲釋兵 偃旗息鼓 例句 在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了吞併其他國家,不惜窮兵黷武,任意引發戰爭。 修辭 對偶 參考資料 多功能成語彙編 泰宇出版公司 p47實用成語辭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p580
指鹿為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鹿為馬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邪,以鹿為馬也。」高曰:「乃馬也。陛下以臣之言為不然,願問群臣。」於是乃問群臣,群臣半言馬半言鹿。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其直目,而從邪臣之言。鹿與馬之異形,乃眾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別其是非,況於闇昧4>之事乎?《易》曰:「二人同心,其義斷金。」群黨合意,以傾一君,孰不移哉! 故事秦二世時,丞相趙高想獨攬大權,又怕別的大臣不服。因此,他就想了個方法試驗一下。一天,他牽著一隻鹿獻給二世,說:「...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注解2 二.釋義3 三.語源4 四.例子5 五.近義6 六.反義7 七.故事 一.注解思:想念,懷念。蜀:三國之一(221-263),為魏所滅。 二.釋義在異鄉過得高興,以致不懷念自己原來的國家。形容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三.語源在《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中,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蜀漢亡國後,後主劉禪一家東遷到魏國都城洛陽。司馬昭與劉禪宴飲,給劉禪觀看原來蜀國的表演,旁邊的人都觸景生情而感到哀傷,劉禪卻嬉笑自若……司馬昭問他:“想不想念蜀國啊?”劉禪回答說:“這裏很快樂,不想念蜀國。” 四.例子1. 杭州的風景這麼美,他樂不思蜀,不想回家了!2. 你到了國外,不要樂不思...
撲朔迷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釋義 撲朔︰跳躍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的樣子。 3.用法 本意謂兩兔並走,雌雄莫辨。今用以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認清楚。 4.義近.義反 義近 難以捉摸、盤根錯節、混混沌沌 義反 一目了然、涇渭分明 5.例句 偵探已從撲朔迷離的案情中,找到最關鍵的環節,破解這個難題。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釋義2 譯文3 相似相反詞3.1 相似3.2 相反4 例句 出處 《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釋義 比喻不以向身分較低微、學識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用以形容人好學的精神。 譯文 據《論語.公冶長》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子貢覺得孔圉生前的為人,不適合取「文」這個諡號,因為他並不溫文儒雅。於是問孔子說:「孔圉為什麼會有『文』這個諡號?」孔子認為「文」可以做另一種解釋,因此回答說:「他天資聰穎又好學,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會感到羞恥,這樣的行為就可以給他『文』這個諡號了。」 相似相反詞 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