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人     
瀏覽人次:2478 收藏人次:550316
2.平民百姓。《書經.無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3.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易經.繫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4.自稱的謙詞。《左傳.隱公元年》:「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小人附舟來的,是巡檢鄒圭,他也是老爺的舊吏,老爺問他,他備知端的。」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瀏覽人次:18392 收藏人次:521318
本指臣子以自己已飽之腹為例,期望君王的欲望也有滿足之時。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及饋之畢,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後比喻用小人狹隘的心理去猜想君子光明磊落的心地。《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誰知顏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際便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瀏覽人次:10466 收藏人次:232101
語出《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指君子處事明達,而小人卻常憂懼。《後漢書.卷二.顯完孝明帝紀》:「素性頑鄙,臨事益懼,故『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瀏覽人次:7022 收藏人次:0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語出〔論語‧里仁篇〕,為孔子應答弟子關於君子與小人之別;唯孔子並未繼續深入探討義利之辨。後至南宋淳熙六年(1179),陸象山訪朱熹於南康,應朱熹之請,在白鹿洞書院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章,就義利之辨以分君子與小人進行深入剖析。後經整理記錄,成為〔白鹿洞書院講義〕,為南宋理學重要文獻之一。
  象山認為:學者為學必先辨「志」,而所須辨的「志」乃是「義」與「利」;「義利之辨」適足以判君子與小人。他指出:「人之所喻,由其所習,所習由其所志。」人若志乎「義」,所學必在於 「義」,則喻於「義」矣;若志於「利」,則所學必在於「利」,就會喻於「利」;能喻於「...
大人不計小人     
瀏覽人次:3647 收藏人次:0
形容氣度宏大,不計較他人過失。如:「看在他是初犯的分上,你就大人不計小人過,饒了他吧!」
君子動口,小人動手     
瀏覽人次:3450 收藏人次:201954
(諺語)有德性的人講道理,而德性卑劣的人卻只會動手打人。《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有什麼話,我們當面講講開,俗語說的好,叫做是『君子動口,小人動手』,怎麼你二位連這兩句話都不曉得嗎?」
小人,後君子     
瀏覽人次:3379 收藏人次:0
比喻雙方商議、接洽事情時,先將具體條件和嚴格約定互相言明,不必客套禮讓,以免感情日深而難以開口要求。《西遊記》第八四回:「如今先小人,後君子,先把房錢講定後,好算帳。」
小人得志     
瀏覽人次:3225 收藏人次:121661
形容小人一旦得勢,則得意忘形,氣勢凌人。《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陰濁用事底時節,夷狄陸梁,小人得志,在天便有彗孛日蝕之災,在地便有蝗蟲饑饉之變,天下百姓,有流離之厄。」《官場現形記》第三八回:「至於內裡這位寶小姐,真正是小人得志,弄得個氣燄薰天,見了戴世昌,喝去呼來,簡直像他的奴才一樣。」
小人之交甘若醴     
瀏覽人次:2919 收藏人次:435628
小人交朋友往往親密狎昵,像醇酒一樣甘爽。《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     
瀏覽人次:678 收藏人次:0
就像山溪水的漲退一樣,比喻小人的言行前後不一,反覆無常。例:該儕人逐擺講个話都做毋著,實在係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那個人每次說的話都做不到,實在是言行不一的小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