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捨棄     
瀏覽人次:3368 收藏人次:0
放棄。如:「為求得真理,即使捨棄生命,也在所不惜。」
捨棄所得     
瀏覽人次:126 收藏人次:0
  捨棄所得指學生因就學而無法獲取之所得,為教育成本之一部分。
  計算教育成本時,應不只包括直接的支出,尚應運用機會成本的觀念,估計一些隱藏性的成本如捨棄所得。因學生在學校受教育或準備進學校受教育所花費的時間不是沒有成本的。只要那些沒有接受教育或只接受極少教育的人仍有獲得工作的機會,學生若選擇去工作而非進入學校,必然會有些收入,這即是接受教育的捨棄所得。
  因為法律上禁止十四歲以下兒童從事大多數的工作(除了一些有限度的兼差性質的雇用),這個年齡群體的捨棄所得似乎不存在。但一些兒童可作一些家庭性、農場性或父母的工作,這種情況下仍有捨棄所得存在。蘇爾茲(T.W. Schul...
    
瀏覽人次:17444 收藏人次:4067949
丟掉不用。如:「棄置」、「放棄」、「拋棄」、「丟棄」。
    
瀏覽人次:11670 收藏人次:9038565
1.放下、放棄。如:「割捨」、「捨棄」、「捨近求遠」、「依依不捨」。
鍥而不捨     
瀏覽人次:89065 收藏人次:3789443
鍥,鏤刻。捨,捨棄、停止。鍥而不捨指不斷刻下去而不停止。比喻堅持到底,奮勉不懈。如:「警方抱著鍥而不捨的精神努力追查,終於找出真兇。」也作「鍥而不舍」。
兔死狗烹     
瀏覽人次:68488 收藏人次:4646970
國,成為霸王。對越國來說,范蠡實在是一個大功臣,本來他是可以安享富貴的,但是范蠡卻沒有這麼做,他寧願捨棄榮華富貴,而自行引退,過著淡泊的生活。就在眾人一片惋惜聲中,范蠡又託人帶了一封信給從前的同事大夫文種,他勸文種也捨棄功名富貴,以免招惹災禍。文種看信後,就宣稱有病不肯上朝,有人趁機進讒,說文種將起事作亂,越王就賜一柄劍給文種,告訴他說:「你教我七種政策去討伐吳國,我只用了三種,而吳國已經敗亡了,請你替我去追隨死去的先王,讓他也試試你的妙計吧!」文...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35084 收藏人次:2565637
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瀏覽人次:31588 收藏人次:3626059
3.捨棄。《易經.泰卦》:「包荒,用馮河,不遐遺。」唐.孔穎達.正義:「遺,棄也。」《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唐.司馬貞.索隱:「遺,棄也。謂棄子糾而事小白也。」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26786 收藏人次:382418
而且探究式教學法常需花費較多時間,因而造成教學進度上的延遲,使得大部分教師在授課時仍採講述式教學法而捨棄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的特徵學生主動研究自然事物與現象,並藉探索自然的過程獲得科學知識,有效地形成認識自然基礎的科學概念。培養探究未知自然的積極態度。經由探究活動而學得的知識是「科學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識。  學生經由探究活動的過程,在腦海中一步步建構自己的概念體系。當越多活動被探究,學生的科學態度積極,科學方法的層次也提升,就會越有信心探討更多的活動。 探究式教學法的優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
    
瀏覽人次:25198 收藏人次:4571967
1.捨棄、豁出去。[例]拚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