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毒性     
瀏覽人次:431 收藏人次:174985
含毒物品所具危害生命健康的性質。如:「這種農藥的毒性很強,要謹慎使用。」
毒性單位     
瀏覽人次:731 收藏人次:0
  美國環保署建議以毒性單位值(TU),表示測試物質的生物毒性;其定義如下:TU50=100/ EC50;其中,EC50表示在特定條件下,使50%試驗生物改變其行為或代謝作用時的毒性物質濃度。換言之,TU50為正數,且其值越大,表示該樣品之毒性越大,TU50值為1時,樣品為毒性極微或無毒性。此外,毒性的表示依被檢測毒性物質對試驗生物的影響方式不同而有下列幾種表示法:1.在特定的條件下,試驗生物致死達50%族群時的毒性物質濃度或劑量,以LC50(lethal concentration)表示。2.在特定條件下,使試驗生物改變其行為或代謝作用時的毒性物質濃度,以EC50(effect concen...
毒性特性溶出程序     
瀏覽人次:584 收藏人次:0
  毒性特性溶出程序被採用以替代溶出毒性測試,以決定特定廢棄物是否符合土地掩埋之處置標準,亦用於評估穩定化處理之有效性。此程序中,穩定化後之物質被磨碎至尺寸小於9.5mm,並與弱醋酸(pH=4.93±0.05)萃取液混合,混合之液一固重量比為20:1,於22±3℃下,旋轉萃取器轉速每分鐘30±2轉時,萃取18±2小時,萃取後以孔隙0.6-0.8mm玻璃纖維濾紙過濾,濾液稱為TCLP萃取液。該萃取液可進行包括揮發性,半揮發性有機物、金屬及農藥之分析。
選擇性毒性     
瀏覽人次:470 收藏人次:0
  毒性物質對某種特定細胞、組織、器官或生物體產生的特殊性或專一性毒性作用。如抗生素針對病菌產生選擇性毒性作用,農藥對害蟲之專一性毒性作用。
慢性毒性試驗     
瀏覽人次:451 收藏人次:0
  試驗期限佔實驗動物生命大部份的長期實驗。其目的是研究受試物的毒性性質,受損器官閥劑量(濃度)或最大無作用劑量(濃度),為制訂人類暴露的容許限量標準提供重要根據。其實驗動物在齧齒動物首選大鼠,非齧齒類首選狗。暴露途徑為口服、呼吸或皮膚,根據人類可能的暴露途徑作為投藥途徑。一般設3個劑量組和一個對照組,大鼠每組20隻以上,非齧齒類至少4隻。最高劑量(濃度)組應出現毒性反應,但不致死,最低劑量組(濃度)組應不出現毒性反應。觀察和記錄中毒症狀,以及死亡情況等。定期測定進食量、體重,進行血液學、尿及臨床生化檢查、測量臟器係數及病理學檢查。
毒性溶出試驗     
瀏覽人次:287 收藏人次:0
  認定事業廢棄物是否為毒性有害廢棄物之測試方法,其方法可概分為三類:(1)不含顯著固體量之液體廢棄物,經由0.6~0.8μm之玻璃纖維濾紙過濾所得之濾液,即視為毒性特性溶出試驗之萃取液,俟分析後得待測物之濃度。(2)固體廢棄物,視需要將顆粒尺寸減小後,以適當萃取液萃取並過濾後所得之濾液,為毒性特性溶出程序之萃取液,俟分析後得待測物之濃度。(3)含顯著固體量之廢棄物,將固相與液相分離後,液相部分貯存待分析,固相部份同(2)處理得到之濾液,若與貯存之液相互為可溶,則將兩者合併均勻後,為毒性特性溶出程序之萃取液待分析;若與貯存之液相不互溶,則個別分析後,將結果以數學方式平均後得待測物之濃度。
環境毒性化學物質     
瀏覽人次:245 收藏人次:0
  又稱毒性化學品。環境介質(水、氣、土壤、廢棄物、生物等)中存在的毒性化學物質。可分為毒性無機汙染物(如鉻、汞、氰化物、石棉等)和毒性有機汙染物(多環芳香烴、多氯聯苯、戴奧辛等)。按其來源可分為人工生產的毒性化學品和非產品性之化學毒物。後者包括:1.天然環境釋放的毒性化學物質,例如金屬鉈、鉛等;2.化學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毒性副產物,如生產氯酚類農藥產生的戴奧辛;3.生產工藝過程產生的毒性化學物質,如煉焦過程中產生的酚類物質;4.環境中由於二次反應生成的有毒化學物質,例如:烷基汞等。據統計,美國化學文摘登錄的化學品總數口超過了700萬種,其中毒性化學品約有10餘萬種;環境中的化學品約萬餘種,常...
皮膚毒性試驗     
瀏覽人次:235 收藏人次:0
  研究毒性物質通過皮膚產生毒性反應的能力。主要模擬人體經皮膚暴露途徑所致危害,用來評估和外推皮膚污染的潛在危害提供資料。皮膚毒性實驗依試驗的期限分為急性、亞慢性及慢性皮膚毒性試驗,皮膚暴露方法如(1)浸尾法,常將小鼠或大鼠尾部浸於受試物中作為預試驗,以確定受試物有無經皮膚吸收的可能性。(2)敷貼法,將受試物敷貼於剪毛區或脫毛區的皮膚上,其面積一般為實驗動物體表面積的10%左右。
食物中毒性白血球減少症     
瀏覽人次:221 收藏人次:0
  亦稱分枝孢鐮孢菌食物中毒(Fusarium sporotrichoides food poisoning),指誤食野外越冬被分枝孢鐮孢菌感染的穀粒或其製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1913年以來流行於西伯利亞及蘇聯地區。病原為分枝孢鐮孢菌(Fusarium sporotrichoides)及早熟禾鐮孢菌(Fusarium poae),本菌有嗜冷之特性,0℃以下仍能發育繁殖,可產生多種單端孢黴毒素(trichothecene),如具血液毒的T-2毒素(T-2 toxin)而引起中毒。症狀為口腔燒灼感、厭食、嘔吐、腹瀉、發熱、出血性皮疹、齒齦及鼻出血、壞死性咽峽炎、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及敗血症,死亡...
急性毒性試驗     
瀏覽人次:204 收藏人次:0
  一次或24小時多次暴露毒性物質的試驗,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要求採用齧齒類和非齧齒類兩種動物,通常為小鼠或是大鼠採用經口服、呼吸或皮膚暴露途徑,急性毒性實驗主要測定半致死劑量(濃度)。觀察急性中毒表現、經皮膚吸收能力及對皮膚黏膜和眼有無局部刺激作用等;以提供受試物質的急性毒性資料,確定毒性作用方式及中毒反應,並為亞急性和慢性毒性試驗的觀察指標及劑量分組提供參考。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