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毒素     
瀏覽人次:1463 收藏人次:0
2.比喻言論或著作中,對意識、思想能產生不良影響的成分。如:「這本書刊載不實言論,為避免民眾受毒素影響,已全面查禁。」
黃麴毒素     
瀏覽人次:763 收藏人次:0
由黃麴黴菌分泌的一類成分,毒性極強。黃麴毒素的代謝物可導致肝癌。花生、玉米、稻米、麥等,在高溫多溼的環境下,易受黃麴黴菌感染,需妥善儲存,以防食用時中毒。
  黃變米毒素及其類似物質主要由青黴菌污染大麥、小麥、玉米等產生。黃變米毒素為一種黃色結晶,熔點為287℃。對小白鼠毒性,其半致死量(毫克/公斤體重):口服為221;皮下注射為145;靜脈注射為6.65。Islanditoxin為紅色結晶,熔點為218℃,對小白鼠口服半致死量為3毫克/公斤(體重)。Cyclochlorotine為白色針狀物,熔點(分解點)為251℃。對小白鼠毒性,其半致死量(毫克/公斤體重):口服為6.55;皮下注射為0.47;靜脈注射為0.33。Rugulosin為黃色結晶,熔點(分解點)為290℃,對小白鼠口服半致死量為55毫克/公斤(體重),其四種化學結構如圖。西元19...
赭麴毒素     
瀏覽人次:471 收藏人次:0
  赭麴毒素(Ochratoxin)主要由麴菌屬及青黴菌屬污染米、麵粉、黃豆、辣椒、花生、醃乾魚製品及腐敗蔬菜等產生。赭麴毒素A為一種無色透明的酸性結晶,熔點為94-96℃,溶於極性高之有機溶劑,微溶於水;赭麴毒素B為一種無色透明酸性結晶,熔點為221℃,赭麴毒素C為一種無定形的類似赭麴毒素A的乙酯衍生物,其三種毒素化學結構如圖,赭麴毒素A毒性為肝及腎毒性,對動物半致死量(毫克/公斤體重):大鼠口服為20-22;雛雞為0.166微克/隻,對小白鼠造成畸形胎。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有人發現經麴菌類污染含赭麴毒素之苜蓿乾草餵食懷孕牛,引起胎兒窒息性流產。
珊瑚礁魚(熱帶魚)毒素     
瀏覽人次:384 收藏人次:0
  珊瑚礁魚毒素當見於熱帶魚類,故又名熱帶魚毒;但仍可能存在於非熱帶魚類,如虱目魚。毒素成份以脂溶性之ciguatoxin為主(佔90%以上),但常見伴隨有多種成分,包括脂溶性的scaritoxin及水溶性的maitotoxin、palytoxin、ciguaterin等毒素。Ciguatoxin屬神經毒,為一種多醚類化合物;對溫度穩定,加熱、冷凍、乾燥,均無法破壞其毒性。珊瑚礁魚毒存於熱帶魚之全身,以內臟較多,其毒性機轉主要增加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而刺激神經傳導及骨骼肌細胞去極化;另外可能具有部份抑制紅血球乙醯膽鹼酶的作用,但此點仍有爭論。另外低濃度ciguatoxin可直接興奮心臟,高...
毒素     
瀏覽人次:338 收藏人次:0
存於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的毒素。主要為複合脂多醣體,常在細菌被溶解時才會被釋放出來。它的病理作用包括產熱性,會在人類及動物造成發燒現象,引起致命休克,亦可能導致孕婦早產或流產等。少量之內毒素可刺激白血球的噬菌能力,具有對抗感染的效果。
毒素     
瀏覽人次:334 收藏人次:0
  黃毒素(Citreoviridin)主要由青黴菌類污染米、玉米及小麥等產生。黃毒素為黃色結晶,熔點為107-111℃,分子量為324,其化學結構如圖。可溶於乙醇、甲醇、苯、氯仿、丙酮和醚;不溶於己烷,微溶於水。為神經性毒性,對動物毒性,其半致死量(毫克/公斤體重):小白鼠口服為27;皮下注射為11;對大鼠皮下注射為3.6;對人臨床上可分為兩型,一為急性心臟性腳氣病,是一種較嚴重性病型,通常發作很快,隨即有嘔吐、搐搦、上行性麻痺、體溫下降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而後死亡。另一為萎縮性腳氣病或濕性腳氣病,其特徵為萎縮、貧血或水腫,並沒什麼局部麻痺的神經症狀。西元1877年台灣曾發生集體中毒,當時稱之...
黴菌毒素和黴變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323 收藏人次:0
  食入真菌污染的黴變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有赤黴病麥食物中毒、黴變甘蔗中毒、麥角食物中毒等,慢性中毒亦有黃麴毒素中毒,雖不造成急性症狀,卻可能致癌。
河豚(或河魨)毒素     
瀏覽人次:320 收藏人次:0
  河豚毒素係非蛋白質性神經毒,性質穩定,加熱或醃製都不會被破壞。毒性相當於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作用機轉和麻痺性貝毒素類似,為抑制鈉離子通道而阻斷神經傳導及骨骼肌細胞去極化。對週邊神經的作用最大,中樞神經次之、自主神經最小。河豚毒素分佈廣泛,主要見於魨形目的魨科,另外如二齒魨科、尖鼻魨科、翻車色科、三棘魨科、鱗魨科、單棘魨亞科、箱魨科,也可含河豚毒素。除河魨外,部分貝類(如織紋螺、玉螺)、蝦虎魚(Gobius criniger)、藍紋章魚(Tarichia torosa, blue-ringed octopus)、蠑螈、南美青蛙(Atelopus sp.)等海洋生物亦含有河豚毒素。由於河...
黴菌毒素     
瀏覽人次:317 收藏人次:0
  黴菌毒素(Mycotoxin),即黴菌生長後產生之二次代謝產物,這些具有毒性之二次代謝產物,有些是排出於所生長的基質中,有些則存在於菌體內,當人或動物食入或接觸,甚至於吸入含有毒素的基質或菌體後便引發全身性或局部性的中毒。
  適合黴菌產生毒素的基質主要為穀類等含豐富醣類及適量蛋白質,其它諸如牧草、豆類、果物等農作物、飼料、火腿、醃肉、乳酪等畜產品以及以農產品製成之食品如花生醬、玉米片、豆醬等。
  目前發現產毒黴菌共有33屬,164種,產生大約200多種黴菌毒素,其中以青黴菌屬(Penicillium)最多共69種,其次為麴菌屬(Aspergillus)計32種,鐮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