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4 ms
共 14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純正的、不虛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誠意」。《莊子.田子方》:「其為人也真。」
的確、實在。如:「真好」、「真棒」。《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唯北狄為不然,真中國之堅敵也。」
1.道家稱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紅樓夢.第二五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紅樓夢通靈遇雙真。」
2.自然、本性。如:「天真」。《莊子.秋水》:「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3.肖像、畫像。如:「寫真」、「留真」。
4.實授的官職。《漢書.卷一二.平帝紀》:「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滿秩如真。」
5.姓。如漢代有真玄菟。
|
真知灼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確的見解。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八.顧炎武》:「多騎牆之見,依違之言,豈真知灼見者哉!」也作「灼見真知」。
2.真的知道,看得清楚。《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凡是日與考各員,苟有真知灼見,確能指出槍替實據者,務各密告首府。」
|
真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而誠懇。如:「經過患難,便可看出人與人之間真摯的友誼。」
|
返璞歸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去外在的一切牽絆,回復淳樸原始的自然本性。[例]在爾虞我詐的環境中處久了,大家都嚮往返璞歸真的生活。
|
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廬山三面臨水,煙雲瀰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總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比喻不易窺知真相的事物。《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也作「廬山面目」。
|
天真爛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率真,毫不假飾。《聊齋志異.卷一二.李八缸》:「月生又天真爛漫,不較錙銖。」
|
反璞歸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璞,未經雕琢之玉石。「反璞歸真」指回復到原始質樸本真的狀態。語本《戰國策.齊策四》:「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如:「人生在世若能知足,反璞歸真,便不會有那麼多煩惱。」也作「反樸歸真」、「返璞歸真」、「返樸歸真」。
|
教育的真善美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當代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S.Peters)曾就教育活動提出三個評價依據,包含合價值性(worthwhileness)、合認知性(cognitiveness)和合自願性(voluntariness),這可說是教育的真、善和美的規準。 內容說明一、「善」的規準─合價值性:這裡所謂的善,雖以道德上的善或價值為主,但實質上可以包含任何有價值的活動。教人做樑上君子,或江洋大盜,也許有技能或認知上的教與學的活動,但教的是敗德的事,也不能算是「教育」。在文學裡,教授經典名著,是一種...
|
不識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認識廬山的全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後常用此語來比喻人因陷於事物環境中,以致只見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這紫禁城中,東逛西逛,也只能欣賞一隅,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對刻意遮掩的事物難窺究竟。如:「到底誰是天字第一號?不識廬山真面目。」
|
認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切實負責而不馬虎隨便。《元史.卷一八四.王克敬傳》:「世俗喜言勿認真,此非名言。臨事不認真,豈盡忠之道乎?」《老殘遊記》第一回:「那八個管帆的卻是認真的在那裡管,只是各人管各人的帆。」
2.當真。《紅樓夢》第五九回:「打了乾的打親的。還是賣弄你女兒多,還是認真不知王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