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6.2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舞蹈所作的樂曲。為英語dance music的意譯。通常有典型的節奏,如圓舞曲為三拍子;亦有專供伴舞或演奏的樂曲。
嘉禾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可能原為法國民間舞蹈,十六世紀時被發展為宮廷舞,它不但在劇院、也常在社交場合演出,直至十九世紀為止。浦雷托流斯(Michael Praetorius 1571-1621)著作《舞蹈》(Terpsichore, 1612)一書中,認為嘉禾舞是來自法國東南部地區。嘉禾(Gavotte)一字是由該地方言Gavaud變化而來,意為「曲腿」,所以舞蹈中有很多曲腿動作。阿爾布(Thoinot Arbeau, 1519-1596)著的《Orchésographie》一書中指出《嘉禾舞》和雙重勃浪舞》(Double Branle)極為相似,是由一對對的舞者,圍成圓圈而舞的社交舞。其所用的音樂和勃浪舞一樣...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N. Y. London, 1998.
  嘉禾舞曲指的是一種法國民俗舞曲,起源於法國嘉普(Pays de Gap)地方的嘉禾族(Gavots)而得名;也是一種宮廷舞曲與器樂曲的形式。嘉禾舞曲從十六世紀晚期由作曲家魯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的大力提倡而開始流行,一直至十八世紀晚期。嘉禾舞曲多為中庸的4/4拍子,通常開始於第三拍,上拍(upbeat)為兩個四分音符,而其樂句也通常開始及終止於小節的中央。
  早期的宮廷嘉禾舞曲與布朗雷舞曲(Branles)有關,布朗雷舞曲的特徵就是上拍為兩個四分音符。而嘉禾舞曲風格的確立則見諸於巴洛克(Baroque)的組曲(suite)中。在巴哈(...
梅呂哀舞曲;小步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曲類型名。「梅呂哀(小步)舞曲」是西元1650-1800年間,流行於法國宮廷及劇院的一種三拍子樂舞。盧利(Jean-Baptiste Lully, ca.1632-1687)創作了九十多首稱為梅呂哀舞的樂曲,關於該舞是源自何處,有不同的說法,作曲家浦雷托流斯(Michael Praetorius, ca.1571-1621)和十八世紀舞蹈大師拉摩(Pierre Rameau)都認為它是從法國普瓦圖的「勃浪舞」(Branle de Poitou)轉變而來,他們提出這觀點之原因是因為早期小步舞曲之拍子和樂句,與普瓦圖勃浪舞的結構一樣,都是三拍子,樂句是三小節長。盧利的舞曲只有二或三首是屬於這...
《Interno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庫朗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名。庫朗舞曲是十六世紀時期的一種三拍子巴洛克舞曲,它有義大利和法國兩種不同的風格。義大利風格節奏輕快,舞曲用3/4或3/8拍子。法國風格速度較慢,莊嚴典雅,是一種慢三拍子的雙人舞。它的音樂雖然用3/2拍記譜,但實際的演奏方式是混合6/4和3/2拍子,反複的節奏模式為圖1和圖2,做成切分音效果。無論是義大利或法國風格的庫朗舞曲,它們都是三段曲式,弱拍開始,結束於強拍上。它的舞蹈形式又分簡式庫朗舞(Courantes Simples)和隊型變化的庫朗舞(Courantes Figurées)。簡式庫朗舞者圍成圓圈,踏著基本的步法進行。變化的庫朗舞加入複雜的空間變化和舞步組合。切步(Pas Cou...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馬祖卡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祖卡舞曲是發源於華沙(Warsaw)附近的馬佐維亞(Mazovia)的一種波蘭民族舞曲。隨著地域的不同,馬祖卡舞曲有三種不同型式:馬束爾(masur)、奧伯塔斯(obertas)與庫亞威克(kujawiak),但是它們都具有快速三拍子、小節的第二拍或第三拍為重音的特徵。
  馬祖卡舞通常是成對地跳,而且舞對多為四的倍數,四對、八對、十二對或十六對。雖然只有幾個基本的舞步與姿勢,但變化甚多。馬祖卡舞曲最早由某種風笛(bagpipe)來伴奏,到了十八、九世紀它在許多歐洲城市裡風行時,就逐漸被視作一種藝術音樂的源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鋼琴詩人蕭邦(F. Chopin,1810~1849...
小步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法國民間的一種三拍子舞曲。為英語minuet的意譯。早期按社會地位高低為序,講究禮儀,並於起舞前先屈膝向舞伴和觀眾行禮。路易十四時,由盧利等音樂家引入法國宮廷,經路易十六的提倡而風行於全歐。十七、十八世紀時,常用於組曲和交響曲中,作為一個樂章,以其中庸的速度和優雅的風格為特色。初時僅是小二段式的曲體,現在一般多為大三段式、三拍子的形式。
法國風笛;彌塞特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樂器名。也稱為彌賽特風笛。它的構造包括二個指管(chanters)和一些單音的低音笛(drones)及用手臂操作的風箱(bellows)。它的裝飾華麗,笛子是由寶石鑲崁的象牙做成的。十七及十八世紀時,法國宮廷的權貴們熱衷於裝扮成牧羊人及農夫的遊戲,演出尋找世外桃源阿卡迪亞(Arcadia)的情景;這種風笛與維列琴(vielle)樂器流行於此時。
二、舞曲名。它有牧歌的持續單調低音的曲調特性,通常是用法國風笛演奏。例如在巴哈(Bach)的《第三及第六號英國組曲》(English Suite nos. 3 and 6),以《嘉禾舞曲》(Gavotte)為名。另一首是在莫札特(Moza...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
薩拉邦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類型名。巴洛克時期的一種三拍子舞曲,在法國和德國這類舞都採用慢的速度,它的節奏特色為第二拍是附點音符,樂曲開始時沒有上拍,終止在第三拍上。其曲式通常都是二段式,樂句是由規則對稱的4或8小節組成,旋律簡單,可自由加入許多裝飾音,在巴洛克時期的舞蹈組曲中,薩拉邦舞曲通常都被安置在《庫朗舞曲》(Courante)之後。關於薩拉邦舞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但多數學者認為它可能是來自阿拉伯摩爾人(Arabie-Moorigh)的舞蹈。十六世紀時流行於墨西哥及西班牙,稱為Zarabonda,它原是一種快節奏的舞蹈,用響板和吉他伴奏。但因歌詞淫蕩、動作挑逗,曾於1583年被西班牙王飛力浦二世(Philip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l998.
馬祖卡舞曲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樂曲類型。馬祖卡舞曲是波蘭華沙附近之馬祖維亞省(Mazovia)一帶的民間舞蹈樂曲,舞蹈的節奏為三拍子。蕭邦(F. Chopin, 1810-1849)把它創作為藝術音樂,他的每一首馬祖卡舞曲都有不同的速度和表現特色。從中可以看出蕭邦的馬祖卡舞曲是混合了幾種波蘭舞,正式馬祖卡舞的節奏是強猛和有戰爭特色,另一種稱為奧伯塔斯(Obertas)的波蘭舞,節奏輕快,表現歡樂。還有出自庫爾威省的庫亞威克舞曲(Kujawiak)速度較慢,充滿感情和哀傷,這三種舞曲都是三拍子,同時強音常置於第二或第三拍,造成不均衡的節奏型。馬祖卡舞曲通常分為二或四段,每段有六至八反覆小節。傳統的馬祖卡舞曲是用囊管(風笛...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帕薩喀牙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類型名。「Passacaille」一字為法國用法,在義大利則稱謂「Passacaglia」,是巴洛克時期一種三拍子舞蹈,出現於十七世紀初期,應用頑固低音伴奏〔見頑固低音〕。關於帕薩喀牙最早的記載是在1606年義大利人蒙德沙爾托(Girolano Montesardo)所寫的西班牙吉他演奏技巧譜例中,有奇亞可娜(Ciaccona)和帕薩喀牙(Passa caglio)兩種樂曲。奇亞可娜是巴利托舞曲(Balleto)之一種,帕薩喀牙是一種類似前奏;用以連接歌曲與歌曲之過門或舞蹈演出前之前奏曲,這兩種樂曲常常連接在一起演奏。因此不論是西班牙文的Passacaille 或義大利文的Passacag...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