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昆比亞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一種非洲/巴拿馬舞(曲),二拍子,溫和的切分音,以美悠吉他琴(Majoranera,巴拿馬五弦琴)伴奏。在巴拿馬將這種舞曲分為兩類:一為Cumbia plebeya,其性質較粗野;一為Cumbia de salon,其舞步與姿態類似《波爾卡》〔見Polka〕。
康謳《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
佛利亞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名。文藝復興時期流傳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地的慢速三拍子舞曲。這種舞蹈音樂用吉他、響板、笛子演奏,給人有嘈雜與喧鬧之感。據1611年西班牙人在書中記錄的佛利亞舞很清楚描述手的動作、響板、舞步與音樂的配合。舞步的組合包括崁步(pas de bourée)、切步(coupé)和擊腿(battement),舞者亦可加入展技動作如單足旋轉(pirouette)或其他複雜的動作等。通常舞蹈的中段為全舞之高潮,雖然漸漸回歸平靜。哈德Sebastian de Covarrubias的描寫:佛利亞舞演出常伴隨著Sonajas(一種有指環,類似銅鈸的小型樂器)的喧雜敲擊聲,有時舞者會騎在別的舞者肩上,有的舞者還男...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王沛綸編著《The Concise Dictionary of Music》民國八十四年。
法國雙面鼓;鈴鼓;潭布鈴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舞曲名。一、法國南部地區一種長形雙面鼓,它經常和嘉露貝笛(Galoubet)一起演奏。二、鈴鼓。三、十八世紀時的一種法國舞曲,音樂家拉摩(Rameau)和他同年代的其他作曲家曾採用這種舞曲於歌劇中演出,它可能是來自法國南部的民間舞曲。樂曲為2拍子,曲調有時加入一些模仿嘉露貝笛和鼓的聲音,用規則穩定的低音節奏配上活潑生動的旋律。鋼琴曲和器樂曲也有稱為潭布鈴舞曲之作品。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佛拉納舞;佛拉納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義大利東北區域,特別是夫里阿利(Friuli)地方的古老對舞。當地稱為Furlana Ziguzaine,以3/4拍子舞蹈。此舞型式為求歡舞的樣式,有活潑的啞劇內容,可由一對或數對男女共舞。舞步是跑跳步及華爾茲步。求歡的方式較傾向女對男,男子先以一小花束獻於女子為始,接著女子則裝模作樣地要逃離這位男伴。此舞若在夫里阿利以外區域是以6/8拍子呈現,若在維內提(Venetia)地區則為船夫的最愛。音樂方面,此舞曲沿襲吉格舞節奏的三拍子型式,以十六世紀的舞蹈音樂中具有似帕薩梅奏舞曲(Passamezzo)的風格。巴赫(Bach)曾使用佛拉納舞曲於其C大調交響曲作品中。法國歌劇作家康普拉(And...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波雷羅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西班牙一種雙人舞曲。波雷羅為英語bolero的音譯。此舞曲的特點為三拍子、邊舞邊擊響板。曲分三段,除中段外,首尾各反覆一次。蕭邦的第十九號作品即是有名的〈波雷羅鋼琴舞曲〉。
波蘭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起源於波蘭的三拍子慢步舞曲。源出於波蘭民間,後被波蘭宮廷所採用,經常在宮廷儀式、行列中演奏。十八世紀起在歐洲各國普遍流行,十九世紀波蘭名作曲家蕭邦曾採用此體裁完成鋼琴獨奏曲十六首。也譯作「波羅奈斯舞」。
華爾茲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Valse又稱Waltz,十九世紀流行的二步舞。樂曲為三拍子,第一步佔二拍,第二步佔一拍。二步華爾茲的速度較普通的華爾茲快。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倫巴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音樂、舞蹈類型。是一種非洲古巴的娛樂舞蹈,和舞蹈伴奏的音樂。倫巴舞雖然是世俗的娛樂舞蹈,但它也含有非洲祭祀傳統的根源。它的音樂通常是由獨唱和合唱相互應和,以二個或三個「孔卡」鼓(Conga),一對木梆子或木棒為伴奏。先有一段簡短的引奏,然後接著即興式的唱詞,獨唱和合唱互相回應。舞曲大致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為簡短的導奏,然後接著是即興式的唱詞。前二段是讀唱和合唱的副歌樂段,第三段和結尾段則是獨唱和合唱的呼應,稱為「呼叫和回應」(Call-and-Response)。古巴大都市之流行樂隊把這種音樂奏紅成為古巴的流行音樂,並在1930年時流行於國際。今日之倫巴舞是快速二拍子舞曲,節奏強烈有勁...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歐伯塔斯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一種波蘭的民間舞曲。這種舞曲是馬祖卡(Mazurka)的前身,音樂為快三拍子,由多對舞者圍成圓圈,以圓舞(Round Dance)的形式呈現。蕭邦(C. F. Chopin, 1810-1849)和波蘭作曲家威尼阿夫斯基(H. Wieniawski, 1835-1880)、席馬諾夫斯基(K. Szymanowski, 1882-1937),都曾創作歐伯塔斯舞曲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桑巴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音樂、舞蹈類型。阿根廷一種雙人舞的樂曲,與殖民地時期從秘魯傳入的《桑馬古威卡舞》〔見Zambacueca〕有關。它和《查卡瑞拉舞》(Chacarena)、《加陀舞》(Gato)相似,都是6/8拍子,但桑巴舞曲的速度稍慢,同時先有一段器樂曲為前奏,才接上聲樂演唱的舞曲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